新华社纽约4月30日电 国际油价4月30日下跌。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21美元,收于每桶58.21美元,跌幅为3.66%;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3美元,收于每桶63.12美元,跌幅为1.76%。
5月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60美元/桶,日内跌幅达1.88%。与此同时,WTI原油也下跌近2%。市场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及供需关系调整是导致此次油价下滑的主要原因。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动态以评估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官员已经向盟友和行业专家吹风,表明沙特不愿再减产以支撑油市,此举是否意味着价格战打响?
据外媒报道,五位了解相关会谈的消息人士称,沙特官员正在通知盟友和行业专家,表示沙特不愿通过进一步减产来支撑石油市场,并且能够应对长期的低油价局面。
沙特这一潜在的政策转变或许意味着其将走向增加产量并扩大市场份额的方向,这标志着OPEC+领导者在通过大幅减产来平衡市场五年之后的一个重大转变。该联盟的减产举措支撑了油价,反过来又增加了许多石油生产国所依赖的石油出口收入。
消息人士称,沙特对哈萨克斯坦和伊拉克的产量超过其OPEC +目标感到愤怒。该联盟设定这些目标是为了维持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他们表示,在近几个月推动成员国遵守产量目标并弥补供应过剩之后,沮丧的沙特正在改变策略。
此前,沙特推动OPEC+在5月份进行超预期的增产,这一决定导致油价跌破每桶60美元,降至四年低点。
对于依赖石油出口来为其经济提供资金的产油国来说,油价下跌是个坏消息。尽管像沙特这样的产油国生产成本非常低,但它们需要更高的油价来支付政府开支。当油价下跌时,许多大型石油生产国面临削减预算的压力。
而沙特似乎正在向盟友和专家通报,他们已准备好应对这种情况。
五位消息人士称,最近几周沙特官员已告知盟友和市场参与者,沙特可以通过增加借款和削减成本来承受油价下跌。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沙特已准备好应对更低的油价,可能需要推迟一些重大项目。”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沙特需要油价高于每桶90美元才能实现预算平衡,这一门槛高于其他OPEC大型产油国,如阿联酋。
分析师表示,由于油价下跌,沙特可能需要推迟或削减一些项目。
OPEC+的消息人士称,该联盟可能会决定在6月份再次加快增产步伐。
石油交易商也预计,沙特将引导OPEC+下周达成再次增加供应的协议,因为沙特将继续采取行动约束该联盟中违规行事的成员国。
据彭博社调查的交易员和分析师显示,大约60%的人认为,在5月5日举行视频会议时,OPEC+的主要成员国很可能会同意在6月份大幅超过预定的增产计划。
由于哈萨克斯坦似乎几乎没有努力改正其超额生产行为,在接受调查的23名受访者中,有13人预测OPEC+将批准再次进行类似于之前每天41.1万桶的增产行动。另有两人预测增产幅度会较小,但仍将高于预定增量。另外8名受访者预测,为避免市场进一步暴跌的风险,OPEC+将在6月份恢复最初的每月适度增加供应的计划,即每天增加约13.8万桶。
华盛顿咨询公司 “对外报道”(Foreign Reports)副总裁马特?里德(Matt Reed)表示:“显然,形势正在发生变化。‘负责任’的产油国对那些不断找借口的违规者已经失去了耐心。4月份的决定令人意外;5月份的决定更像是一记警钟。”
OPEC+目前的减产幅度超过每天500万桶,占全球供应量的5%,其中沙特的减产量占五分之二。
在五位消息人士中,有两位熟悉俄罗斯的想法及其与沙特的对话,他们表示,在OPEC+中出口量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出口国俄罗斯,已经知晓沙特加快增产的计划。这两位消息人士称,俄罗斯更希望该联盟坚持较慢的增产速度。
沙特和俄罗斯是OPEC+事实上的领导者,它们为该联盟的减产做出了最大贡献。
俄罗斯实现预算平衡的油价约为每桶70美元,而且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克里姆林宫的开支正在增加。
两位消息人士中的一位表示,由于OPEC +增产,俄罗斯已经打折且受制裁的石油价格可能会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俄罗斯的收入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关于沙特这一明显的策略转变,存在多种说法,包括惩罚超出配额的OPEC+成员,或在向美国和圭亚那等非OPEC+产油国让出市场份额后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行动等。
也有人猜测,沙特增加产量也可能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种迎合,特朗普曾呼吁OPEC提高产量以帮助压低美国汽油价格。
特朗普定于5月份访问沙特,可能会向沙特提供一揽子军售方案以及一项核协议。
OPEC+此前决定将其计划的增产幅度提高两倍,达到每天41.1万桶。尽管如此,OPEC+目前仍限制着每天超过500万桶的产量,该联盟的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取消这些限制。
瑞银(UBS)分析师乔瓦尼?斯托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我们仍会将此称为一种‘有管控的’减产取消,而不是一场市场份额争夺战。”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Co.)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娜塔莎?卡内娃(Natasha Kaneva)表示:“对生产商来说,增加供应以实现收入最大化可能是最优策略。”
拉皮丹能源顾问有限责任公司(Rapidan Energy Advisers LLC)总裁兼创始人、前白宫能源官员鲍勃?麦克纳利(Bob McNally)指出:“历史表明,当OPEC+ 的领导层决定通过供应压力来促使成员遵守规定时,在实现目标之前他们是不会停止的。”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为积极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加快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自2023年暑期开始,市司法局推出法治人才“揽百计划”,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为市司法局各业务条线储备人才,打造法治上海建设的人才蓄水池。期间,先后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59名学生,在局机关处室、市东方公证处、上海仲裁委等单位,开展为期3到6个月的实习实训。
市司法局通过安排实习导师带教、组织座谈交流、开展业务研讨等形式,引导揽百计划实习生(以下简称“实习生”)全面、深度感受本市全面依法治市、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提升法治素养和能力水平。实习生以积极融入、真情投入的态度,严守纪律心存敬畏,在实习实训中得到了全面锻炼和成长。如今,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怎样了?曾和实习生有过多次座谈交流的局机关干部卜泓予,以选调生的视角,追踪实习生的成长轨迹。从今天起,我们推出“当选调生遇上揽百计划实习生”专栏,听听他们成长的故事。
本专栏以对话形式,搭建选调生与实习生交流的桥梁。这场同龄人之间的对话,既是法治初心的相互映照,也是成长路上的温暖同行。在这里,我们看见法治上海建设的青春力量,正在实践中拔节生长。
首期对话,我们邀请到首批参与上海市司法局“揽百计划”的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顾心瑜,来听一听她的实习感悟。
青春与法治的双向奔赴
卜泓予:心瑜,你好。作为“揽百计划”的首批实习生,刚进入上海市司法局时是什么感受呢?
顾心瑜:我觉着当时自己的心情可以用“憧憬与紧张”交织来形容。憧憬是因为自己终于能亲身参与向往已久的司法行政工作,作为法学生,能在这样大的平台参与实习,是难得的成长机会。而紧张则源于多重压力,一来,是环境带来的敬畏感。庄重肃穆的办公氛围以及老师们专业高效的工作状态,让我直观感受到司法行政工作的份量——这里处理的每一份文件、推进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着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这种沉甸甸的责任感让我倍感压力。二来,是对自身能力的忐忑。从学术研究到实务操作,这种转变让我不禁自问: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否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卜泓予:是的,心瑜。其实我刚入机关时也和你有着同样的感受。我现在仍记得第一天报道那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那在局里实习的时候,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些事情?
顾心瑜:确实有太多难忘的瞬间了。实习期间正值“政府开放月”,我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撰写法治宣讲视频的讲解词。带教老师指出我的第一版讲解词"太书面化",引导我做"减法":要让各年龄层次、不同职业背景的市民看懂,就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同时也要做"加法":在写社区矫正制度时,参考资料滞后,带教老师特意安排我向业务处室请教。我不仅了解了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沿革、政策变迁和工作实践,还实地观摩数字化管理系统。这让我明白,哪怕3分钟的讲解词,也要以严谨态度求证,确保普法内容的准确性。
参与"团情青声"专报校对的经历也让我印象很深刻。记得第一次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朗读稿件时,我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发现,这种朗读校对的方式能让许多默读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无处遁形。带教老师说,司法局的所有法律文件都要经过这样严格的反复校对。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卜泓予:心瑜,听你讲述这些经历,感觉你在局里的实习真的很有收获,仿佛看到一颗法治种子在专业实践中抽枝展叶。我注意到你在复旦大学身兼博士生和研究生辅导员双重身份,特别想知道,这些工作方法,是如何在你的学术研究和学生工作中延续生长的?
顾心瑜:确实是这样,在实习结束回到校园后,我也将在法治宣传工作中的“减法”与“加法”化用到了学生工作中。从受众的接受度出发、用青年人的语言和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设计活动内容与形式。为此,我带领学生骨干策划开展了“党史数据可视化微党课”、“电影《望道》观影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笔记漂流”、“宪法日法律知识答题”等一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学思践悟中内化所学知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在学术研究上,我也将这种严谨的态度贯穿始终,在学术论文写作时,资料收集阶段坚持二次核查,对每个概念术语辨析透彻,每一处论证表达反复推敲,每个部分完稿后也习惯朗读校稿。从最初的“为校稿而校稿”,到如今将严谨的态度内化为习惯本能,在司法局实习时那次特别的校稿体验所馈赠与我的不仅仅是方法论,也是法律人的品格素养,是我在未来学习工作中最珍贵的学术底色。
卜泓予:嗯嗯,那还真的不错的。心瑜,听说你也参与了“享法沙龙”的筹备,那次聚焦涉外法治的交流一定让你收获不少吧?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了哪些特别的感触吗?
顾心瑜:对的,那期“享法沙龙”主要聚焦涉外法治领域,不同工作条线的青年骨干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分享实务经验与前沿观点。在协助组织沙龙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涉外法治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被嘉宾们的热情和才华所感染,他们对国际法律规则的深入解读、对跨境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也让我大开眼界。我意识到,在涉外法治建设过程中,既要完善制度架构与合规机制,又要凝聚实务领域的规制合力,更需要在涉外法治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中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这也影响了我的研究方向。结合数据法学的研究,我撰写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围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跨境流动两个主题,深入分析了不同法域的制度比较和现实存在的规制难点,并基于我国制度发展提出应对策略。
卜泓予:谢谢心瑜,看到你能将实务与理论结合得这么精彩,真的很为你高兴。那作为经历过机关实习和学术研究的“双料”法律人,最后能不能给正在探索职业发展道路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句最真切的寄语呢?
顾心瑜: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法治建设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学术理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锤炼。愿你们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在每一个法律条文背后看见鲜活的社会需求,让专业知识真正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