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选航天员到首次出征,杨利伟用时5年,聂海胜用时7年,费俊龙用时7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用时10年,汤洪波用时11年,叶光富用时11年,刘旺用时14年,张晓光用时15年。
2020年9月,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杜伟听说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盼着表弟能早点出征太空。但他也知道,这个过程漫长且艰难。
4月24日航天员见面会上,李聪说,正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载人飞行任务频次从几年一次变成一年两次,他才幸运地赶上了“任务等人”的好时候。
但这也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在优中选优的选拔中,踏上飞天之路。
工作上的事儿,李聪很少和家里人说。陈兴风也仅仅知道,儿子开飞机去了,儿子选上了航天员,包括李聪成为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成员之一,他们全家也是从新闻里知道的。
这一次,陈兴风还知道了更多。
这个农家妇女,第一次知道了离心机,加到一定压力“胸口被压得完全喘不过气”;第一次知道穿着加压后的训练服,在水下进行上肢操作训练后“手抖得夹不起豆芽”。
聊起这些,陈兴风眼圈又有点红,“可他每次打电话,都说好着呢,放心吧。”
从入选到出征,李聪一定付出了很多。叶光富评价乘组中最年轻的李聪,“学习理解能力非常强,操作动手能力也非常好。”
李聪从小就喜欢摆弄东西。李军生记得,因为条件差,李聪童年时几乎没什么玩具。有一次李军生回家,看见李聪拿着几个玉米轴想摆个塔,搭到一定高度玉米轴就滑下来。反复几次,李聪气得一边哭一边跺脚,却始终不肯停下。“当时我就想,这孩子行,有股子执着劲儿。”李军生说。
这种坚韧,在李聪的成长中从未或缺。
李聪第一次飞上蓝天,“感觉整个人头昏脑涨,想吐”。那天晚上,他彻夜难眠,不相信自己当不了飞行员,决定再飞一次。这回,头一天的不适完全没有了。在空军航空大学的4年,他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8年,李聪在航天员选拔现场和聂海胜拍了一张合影,照片上的李聪很腼腆。这和他的妹妹李娜娜在25日晚看直播时的感受非常不同,“几年没见,电视上好像一个全新的哥哥。他眼神更坚定了,表情更沉稳了,说话的语气都更自信了。”
这种改变源自沉淀。李聪曾说,当飞行员比较飒、比较酷,空中做一些特技动作激情豪迈。当航天员以后,更多让心静下来,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
“我期待太空失重带来的美妙感觉。这次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太空家园到底建得怎么样。最期待的就是如何把这6个月飞行(任务),安全、顺利、无差错、零失误地去完成。”航天员见面会上,李聪如是说。
让我们共同期待,河北小伙“出差”归来。
新质生产力驱动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引领传统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大会的高端对话环节,《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小鹏汽车董事长 CEO何小鹏以《新质生产力如何为产业经济赋能?》为议题展开了思想碰撞和交流研讨。
“我们谈新质生产力的时候,离不开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它需要一个怎样的产业发展环境,而不同的产业需要是不一样的。”何伊凡表示,“比如在AI当中,AI和安全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产业界普遍思考的问题。”
白重恩认为AI的发展有两个可能的效果,一个是给人赋能,让人的生活更有意义。另一种可能是对人的替代,“我希望大家有所选择,更多地去做赋能,少去做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替代,这可能是我们最终的需求。”
周鸿祎指出,“AI要在中国真正引发工业革命,就一定要把它从原子弹变成茶叶蛋,把它拉下神坛,让每个企业都能结合使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AI不会摧毁所有行业,而会重塑所有行业。”
何小鹏表示,“AI的汽车我相信它一定会让以后的汽车有巨大的变化,到了明年,没有强AI能力,没有强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都开始难卖,今年我们看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燃油汽车的销量下行非常快。”
智能科技引领 共创质变未来
在智能科技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市场趋势。在大会现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百度副总裁、百度搜索总经理赵世奇,华为云Marketing部总裁董理斌围绕《共创质变未来:智能科技引领下的数字化转型与生态构建》议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不知人,焉知器”。韦青表示,“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感觉、知觉、认知、记忆、判断、规划、推理、行动、反馈的集合体,而这些词每一个都是现在人工智能要突破的点,每一个点都有机会。”
赵世奇认为智能体的发展加速了AI大规模落地应用的进程。“我们深信,唯有将智能体分发出去,方能开启掘金之路。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已然打通‘开发—分发-变现’的商业闭环。”
董理斌则表示,“AI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解题方式,中国发展AI一个很核心的优势,并不仅仅是在算力、算法上,更是因为我们有无穷无尽的场景,把这些场景开放和AI结合,我们就会找到更优的解题之道。”
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普工委执行委员高庆一表示,“在2024年我们共同经历了科技创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未来计算方式,以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未来能源发展方向,以室温超导纳米材料为代表的未来材料发展方向,这是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工具、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里面取得的长足发展。”
在AI等智能科技大爆发的今天,新质生产力成为驱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2024探索大会通过搭建产学界交流分享的平台,汇聚智慧,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与落地,为构建更加美好未来贡献“微博之力”。
红星视频携手华为共建全场景信息流,红星新闻MCN首批达人原创内容入驻华为手机终端
继成都商报宣布旗下移动客户端“红星新闻”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后,成都传媒集团重点打造的政务文化类新媒体聚合平台——红星视频(成都)文化传媒公司(红星新闻MCN)也宣布加入华为鸿蒙生态内容合作。红星视频旗下达人将陆续入驻华为浏览器,携手华为共同打造更多元的内容生态和更高品质的内容体验。
红星视频(成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红星新闻MCN)由成都传媒集团主管、成都商报社控股、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作为主流媒体旗下的政务、文化、生活类达人聚合平台,致力于发挥优质达人生产力传递城市声音,讲述传播优质成都故事、中国故事。旗下包括红星新闻MCN、红星视频MCN两个主要品牌,目前矩阵合作账号粉丝量超过6亿,全平台签约合作达人310位。当前,红星视频公司矩阵视频播放量超过1500亿,点赞互动量超过32亿。
红星视频公司获授华为浏览器内容推荐官
据了解,首批入驻华为浏览器的红星新闻MCN达人包括科技达人@我是MrSu、文旅矩阵达人@双子程、@黑妹游玩日记、@小七see、@江逸JiangYi等数十个达人账号,其中百万达人超五位,@我是MrSu用短视频展现了科技的强大力量,文旅达人@双子程用脚步丈量世界,讲述旅行故事,@江逸JiangYi则凭借其超强的语言艺术,将成都故事表现得惟妙惟肖,红星视频矩阵达人也将持续入驻,为华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内容。
“五一”节前夕,红星视频MCN与华为浏览器共同举办“出发在路上·心动成都”遇见系列沙龙,签约旅行达人“@奕霏Faye”进行了精彩分享
华为鸿蒙全场景信息流基于华为“1+8+N”的硬件生态,整合华为全终端入口,以华为浏览器为核心阵地,打造浏览器+天气、浏览器+负一屏、浏览器+锁屏等“1+1>N”的差异化、高品质、全场景信息流体验,覆盖用户居家、出行、办公、运动等不同场景。基于HarmonyOS NEXT全场景多终端覆盖、场景感知和场景识别的能力,在推荐大模型技术下,红星视频矩阵达人的文旅、科技、生活等垂类内容将为华为用户在更多场景中带来更精准、更个性化、更有品质的资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