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痔后应该做哪些检查工作 专家这样说
创始人
2024-12-17 16:45:05

痔在临床上也被称作痔疮,这种病多是由于饮食不健康导致的。由于痔会给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患有痔的人来说,一定要积极参与治疗,这样才能早日摆脱病痛。专家表示,痔在临床上有很多分类,所以,患者需要治疗的话,应当提前进行一下检查。

(1)血常规:通过红血球、白血球计数,及中性细胞、淋巴细胞的测定,来监测人体机能的状况。通过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的测定,来确定手术是否能正常进行,判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尿常规:来确定肾功能及代谢系统是否正常,是否有尿路感染,保证肾功能不会因手术而损害。

(3)便常规:确定便血状况及寄生虫情况,以判断痔疮是否合并有其他病症。

(4)肝功能及二对半的测定:加强对术者保护,或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肝炎病毒。

(5)尿常规:尿糖不正常者,应进一步作血糖测试,除外糖尿病,防止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6)心电图:对青年人主诉或病史中有过心脏症状者,或中年以上者,均应常规作心电图,防止术中诱发或刺激加重心脑血管疾患。

(7)视诊:患者在检查床上右侧卧位,用力做排便动作,以了解痔核的位置、大小、形态、软硬度,观察有无外痔或内痔脱出,如发现静脉曲张性外痔,其上方多伴有内痔相通的混合痔。患者亦可用一面小镜子自行视诊。

(8)直肠指检:了解齿线附近痔核大小、软硬、触痛反应、肛门括约肌的松紧程度,能摸到长血栓的内痔和纤维化变硬的内痔;更有意义的是指诊可排除直肠或肛管区的其他病变,例如直肠肿瘤、息肉、异物等疾病。

(9)触诊:鉴别血栓痔和其他外痔、脓肿等。

(10)肛门镜检查:是诊断痔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出血情况。肛门镜插入肛门到达齿状线以上,在聚光灯下即可看到内痔向肛镜内突出,呈紫红色、半球状。原发内痔一般在截石位3、7、11点,称母痔,其余为子痔。此外还需观察黏膜面有无出血、溃疡,齿线处有无肛裂、肥大的肛乳头等病变。此项操作应注意避免重复检查给病人带来痛苦。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得了痔之后,首先应该做一下全面的检查,这样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分清疾病的类型,这对于医生的治疗工作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因此,为了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工作,建议患有痔的朋友能够积极接受检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