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行业近年发展迅速,用户规模庞大。近日,在《AI煮酒》之短剧篇访谈中,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赵晖教授指出,短剧通过“碎片化时间占据+情感化内容供给”的模式,契合了当代观众的收看需求,强化了陪伴属性。短剧《午后玫瑰》总制片人赵聪指出,在演员生态方面,短剧能为更多的创作者提供机会。相较影视剧明星演员的高额片酬,短剧更注重角色适配度。
编者按:
每日经济新闻推出短视频访谈节目《AI煮酒》,邀请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赵晖,短剧《午后玫瑰》总制片人赵聪,资深娱评人、《短剧新圈》主编高庆秀,以及相关影视行业大咖与人工智能行业新秀,围绕短剧与AI(人工智能),探讨技术从制作到宣发为全产业链带来的潜力空间。
近年来,中国短剧行业发展迅速,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过院线电影。作为中国短视频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短剧并非一夜爆火,而是向高级叙事形态发展的一种故事形态,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审美风格。
眼下,伴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渗透,从前端内容制作的成本控制,到后端营销宣发的平等平权,都让不少面临亏损的短剧公司感到欣喜。
在此背景下,近日,由每日经济新闻出品,聚焦AI与科技的短视频访谈节目《AI煮酒》之短剧篇正式上线。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赵晖,短剧《午后玫瑰》总制片人赵聪,资深娱评人、《短剧新圈》主编高庆秀,围绕短剧精品化趋势、AI技术与内容价值回归、商业模式出海创新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弯道超车好莱坞,短剧是中国影视产业打出的一张王炸。作为新的内容形态,短剧正在技术的催化下,经历从野蛮生长到工业化转型的阵痛。短剧未来将在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平衡,技术提效,人文提魂,在全球市场持续占据高地。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短剧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62亿,仅半年时间,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增长至101分钟,已追平即时通信类应用的使用时长。
赵晖教授表示,短剧通过碎片化时间占据+情感化内容供给的模式,契合了当代观众的收看需求,强化了陪伴属性。
以爆款短剧《午后玫瑰》为例,该剧聚焦中年女性重返职场这一社会议题,实现了内容与用户情感的深度共振,证明短剧具备承载复杂主题、引发社会讨论的能力。短剧正从娱乐消费品升级为社会情绪载体。
赵聪指出,在演员生态方面,短剧能为更多的创作者提供机会。相较影视剧明星演员的高额片酬,短剧更注重角色适配度。李若彤在剧中的反响和成功,印证了短剧能为新人与转型演员提供广阔空间,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影视行业人才成长体系。
早期阶段,短剧以爽文、爽剧为主,造成了很多人对短剧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见,简单地将之等同于霸总、扇耳光、揪头发。如今,随着内容审美层次逐渐提升,短剧朝着更高品质、更具内涵的方向迈进。
赵晖教授认为,影视人如果能把AI作为制作工具,意味着短剧可以有效平衡内容量产与精品化需求,破解传统影视生产中质量与效率的固有矛盾。
过去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主要依靠平台的筛选推送,分发效率低,且流量成本高。如果一部品质优良的短剧终结在最后的投流端,导致曝光效果不好,数量叠加起来就是生产端的巨大浪费。
高庆秀分析认为,80%的制作公司因投流成本过高亏损,付费模式下投流支出常占总成本60%以上,生产即亏损是这波中小短剧公司的生存常态。
而AI技术的介入,通过互动升级和个性化推荐机制,可以重塑观剧体验,提升内容传播效率。赵聪举例,当观众看到一定章节,可以跟剧中人物对话,甚至指导角色下一步的行为,类似内容元宇宙,所有剧中人物都会变成虚拟IP(知识产权)并形成后续商业化开发链路。
在营销上,AI能更精准地分析用户数据并得出用户画像,从而在投流过程中清晰定位目标用户。另外,AI还能实时监测投放效果,及时调整投放策略并优化投放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投流成本,提高回报率。
事实上,早在2021年,短视频平台便已启动对短剧付费模式的探索,但时至今日有付费意愿的用户依旧是少数,甚至随着短剧内容同质化加剧,付费短剧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赵晖教授介绍,当前,免费模式、短剧+模式和短剧素材库出海等创新商业模式正在涌现。
免费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是通过广告变现(IAA,即应用内广告),平台通过在短剧中插入信息流广告、贴片广告、产品植入等方式获取广告分成。比如,在用户观看至一定集数时插入10秒广告,平衡用户体验与收益。用户对这种模式的接受度较高,该模式尤其对下沉市场和低消费人群更具吸引力。
短剧+则突破了影视内容本身的范畴,凭借场景化叙事能力,延伸为跨领域整合的媒介工具。比如,短剧与文旅推广相结合,四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通过生动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旅游目的地;再比如电商平台上线短剧板块,通过剧情吸引并引导用户购买商品,实现流量变现。
短剧素材库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兴起的逻辑主要是基于版权分销,北斗智影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阿当进一步阐述,由于国内大规模的短剧内容积压,现有平台分发还不足以让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因此可以通过将版权素材二次创作输出到海外平台,拿到更多曝光流量,进而分销版权。据介绍,平均一个素材剪辑的创作者可以做到月均5000元的分销内容净收入。
区别于传统影视的官方文化输出,创新模式带来的短剧全球化渗透更加润物细无声。赵晖教授认为,这也属于中国民间文化输出的破局之道:无需宏大叙事,仅凭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刻画,就能跨越文化差异,构建认知桥梁。当海外用户被中国短剧中的亲情故事感动,文化认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种全球化生态构建,不仅是内容输出,更是产业模式输出。中国的短剧模式在海外市场得到验证,那么短剧行业就从文化输出者进阶为规则共建者,这也会为中国影视全球化摸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路径。(实习生李月辉对本文亦有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对话“亚洲笔王”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化解“对等关税”影响
中银证券给予软通动力增持评级:营收高增长,鸿蒙+机器人贡献长期成长动力
五一假期即将迎来尾声,在返工返校时,让一部拳拳到肉的跨国营救电影释放压力,唤醒状态。由中开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会宁分公司、北京金城启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海南金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王清亭执导,陈虎、母齐弥雅、王清亭主演的电影《怒火营救》于5月4日在爱奇艺独家上映。好莱坞武指出身的陈虎与“龙女郎”母齐弥雅的加盟,都为这部动作片的真功夫打下了有力保证。
《怒火营救》的故事发生在南美,昔日退役特种兵龙啸虎(陈虎饰)曾眼睁睁看着妻子惨遭杀害,却无力回天。如今仇人企图夺取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新颜霉素”,还绑架了一众科研人员。面对旧恨新仇,龙啸虎决定不再退缩,他联合昔日战友高峰(王清亭饰)、李格非(母其弥雅饰)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复仇行动。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解救被绑架的科研人员,更要守护“新颜霉素”,阻止这场可能危及全人类的阴谋。
影片中,陈虎、母其弥雅、王清亭等主演的动作戏扎实丰富,各式腿法、拳法、枪法、刀法以及拳、脚、肘的综合攻击术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公路枪战、鱼排对决、海岛激战等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场接一场的大动作打戏将暴力美学演绎的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影片还邀请了众多国外影星参与创作,有曾在电影《功夫瑜伽》、《急先峰》、《天降雄狮》中有精彩演出的巴萨姆?哈亚提(饰演麦基维德),有《天降雄狮》、《拳霸风云》、《赤火追缉》的迪玛(饰演迪玛),有参与电影《流浪地球》、《欧洲攻略》、《海关战线》的马文·布韦(饰演帕克),还有袁忠远(饰演格瑞斯)、邹超军(饰演巴裕图)、齐羽嘉(饰演林嘉安)、云卉(饰演蓝心)、皇羽轩(饰演阿昆)、周斌(饰演唐龙)王腾(饰演吴吞耶伦)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参与演出。
武打美学新高度:好莱坞级制作打造视觉盛宴
《怒火营救》在动作场面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影片不仅包含惊心动魄的枪战对垒,更有拳拳到肉的真实搏杀。制作团队特别邀请了好莱坞黄金动作指导加盟,为影片注入了国际化的动作元素。
导演想要呈现的不是花哨的特效打斗,而是真实、生猛的实战动作。每一场打戏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要保证视觉冲击力,又要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为此,主演们在开拍前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特训,包括格斗技巧、枪械使用以及高危动作的练习。
影片中最令人期待的当属陈虎、王清亭和母其弥雅的对手戏。两位硬汉和一位铁娘子的强强联手,不仅展现了完美的默契配合,更在动作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差异化的动作设计,使得每一场打戏都充满惊喜。
丰富的戏剧张力,更过瘾的观影体验
除体感十足的打戏之外,《怒火营救》的剧情发展及情感的处理也足够让人惊喜,主线故事围绕着对“新颜霉素”的掠夺与保护展开。陈虎饰演的龙啸虎作为行动队长,执行任务被陷害,各路线索直指其为幕后黑手。与此同时他的老战友高峰的妹妹正是“新颜霉素”核心研发人员高新颜(吴谨西饰),而李格非则是负责保护“新颜霉素”的安保人员,至此主角团齐聚,没有势同水火的对立关系,而是组成了牢不可破的新型“打”三角,三人的情感走向为这部刺激的动作片增添了侠骨柔肠的部分。
在生死营救关头,龙啸虎顶着通缉污名与李格非、高峰汇合,三人间信任牢不可破,龙啸虎试图通过打晕二人独自面对枪林弹雨,二人知悉他的用心,在出发关头及时出现,高峰:“有仗,一起打”!安保小队至此集结,众人正式踏上危机四伏的海岛营救路。
影片主线剧情与情感设计相辅相成,让观众沈浸在高质量打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孤胆英雄的铁血柔肠。既有紧张刺激的营救剧情也有生死情谊里的情感温度,还有拳拳到肉的激烈打戏。丰富的戏剧张力,带来更加立体的观影体验。
电影《怒火营救》,5月4日爱奇艺独家上映,看铁血英雄极限挽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