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突然倒地该怎么处理 三环急救链挽救心脏骤停
创始人
2024-12-02 20:41:20

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开往潞城方向站台上,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虽经现场旅客救治,但最终没有醒来。此事随后也引发了网友们对地铁急救系统的思考。那么,路遇有人突然倒地,该怎么处理呢?

三环急救链挽救心脏骤停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王西富指出,作为院外心脏骤停者,要想最大程度生存下来,有赖于以下三环生存链的高效实施。

一是识别心脏骤停并呼叫120急救。从视频现场看,金波倒地后,现场有人及时拨打120求救,这一项显然做得不错。

二是即刻开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王西富指出,金波倒地后,有两名路过女生和一名外国女子第一时间开始了心肺复苏,但是没有坚持以胸外按压为主的心肺复苏。现场视频时长2分30秒,胸外按压仅仅占据23秒,按压了55次,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人工呼吸上。

对此,王西富表示,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按压是最重要的。而人工呼吸涉及感染风险、技术实施难度大,与其花费太多时间在人工呼吸上,不如实施单纯胸外按压。

三是尽早实施电除颤。突发心脏骤停,80%以上会表现为室颤,而最有效的急救方式是除颤,每延迟除颤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而在北京地铁呼家楼站,显然并没有可以供公众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王西富特别指出,此次金波地铁猝死事件不是孤案,地铁管理方应该意识到,猝死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当猝死发生时,单纯打电话然后等待急救车是不可以的。因此,所有地铁员工必须时刻有应对心脏骤停事件发生的意识和技能,对于地铁员工来说,抢救心脏骤停应该成为经常演习的项目。他强调,这场战役需要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地铁员工,也要有急救心脏骤停的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四分钟内施救是黄金急救时间

炎炎夏日,加上生活节奏变快,突发有人倒地的事件并不鲜见,那么该如何现场进行救助,最大程度拯救生命呢?

王西富提醒,当发现突然有人倒地时应作出如下反应:一、自己或者让他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般在初步评估后实施);二、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再靠近评估患者;三、判断有无意识:大声叫他和用手拍他肩膀,看有无反应;四、若无反应,则进一步判断有无呼吸,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即可判断。

他指出,经以上意识和呼吸的评估,可得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无反应无呼吸:则患者为心脏骤停,需要即刻心肺复苏。让患者仰卧,在乳头连线中点给予胸外按压,成人按压深度在5-6cm,按压速度100-120次/分钟,让胸廓充分回弹,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可与人工呼吸结合,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循环,一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对口人工呼吸有不卫生、怕传染病等顾忌者,也可持续单纯胸外按压,同样有效。

第二种是无反应,但是有正常呼吸:提示倒地者为昏迷状态,可能是脑中风,也可能是一过性晕厥等情况。此时应给予稳定侧卧位,不要喂水喂食喂药。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等待医护人员到达。若观察过程中发现呼吸停止,应即刻给予心肺复苏急救。

第三种是有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是否有颈背腰腿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疼痛,应该谨慎搀扶。由专业人员搬运。

王西富强调,当心脏骤停时,4分钟内急救是“黄金急救时间”,超过10分钟才进行急救,生存机会渺茫。因此,当发现有人倒地,经判断为心脏骤停者,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并呼叫120,通过胸外按压维持心脑基本血液供应,为最终急救成功赢得时间。急救人员到达往往超过10分钟,若第一目击者不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则抢救成功率极低。

“目前,国内公众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匮乏,呼吁政府加快立法进程,保护施救者的权益,推动急救技能培训的普及化,在人群密集公众场所布置自动体外除颤。”王西富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