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如何养生 夏至养生四原则
创始人
2024-12-03 10:20:58

“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意思,从今日起,我国气温开始进入最热阶段。气温继续升高,暴雨、对流天气增多,对人体也是一大考验。那么,夏至节气开始,人们在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起居】宜晚睡早起

夏至节气后,昼长夜短,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空调房的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大汗淋漓伤阴气 损阳气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酸味固表 咸味补心

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但也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何为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至节气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气肿等疾病一般冬季发作频繁而到夏天则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作,显然夏季的气候条件充当自然医药,也应验“天人相应”的道理。中医提出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很多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等,在夏天针对疾病采用食疗或三伏天穴位帖敷疗法均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夏至时令【药膳方】

1.百合苦瓜炒鸡丝

用料:鸡腿2只、苦瓜200克、鲜百合100克、香菇50克、淀粉适量

功效:消暑、清热、安神。

2.荷叶乌鸡薄荷汤

用料:鲜荷叶1张,乌骨鸡1只,枸杞子6克,薄荷10克,料酒10毫升,胡椒粉3克,盐4克,生姜5克,葱10克,味精2克。

功效:具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及预防夏季风热感冒等。

3.冬瓜薏米老鸭煲:

用料:净鸭肉300克,冬瓜200克,薏米50克,生姜8克,葱5克。 辅料:料酒8克,味精少许,盐4克,胡椒粉2克,油适量。

功效:清热健脾益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