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骊歌轻唱,又到一年毕业时。在这个毕业季,大学校长们以智者之思、师长之爱,为即将远行的学子送上最后的“人生一课”。他们或引经据典,或畅谈时代;他们谈创新与坚守,也论责任与情怀。人民网特别推出“2025·毕业声:大学校长的最后一课”系列报道,辑录这些充满深情与思考的文字。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愿每一位学子带着母校的祝福,勇敢奔赴下一程山海。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 日前,西南民族大学举行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西南民族大学校长王永强发表题为《和合偕习 自信自强 在铸牢实践中彰显民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的讲话。
王永强勉励同学们,要坚守理想信念,以终身学习的自觉,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将民大人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追求幸福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以下为西南民族大学校长王永强题为《和合偕习 自信自强 在铸牢实践中彰显民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的发言节选——
今天是毕业典礼,也是同学们在民大的最后一课。这一刻,不仅有我们的教师,还有我们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1400余位家长。惜别之时,我在想,该赠予你们怎样的毕业寄语?在此,我想和大家一同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些年,我们共同经历了什么?这几天,走在校园中,我眼前浮现的是大家在实验室里的聚精会神,是在教室中的全神贯注,是创新大赛上的自信与从容,是备考研究生的坚持与执着,还有求职就业的奔波与无奈。这些年,我们与国家同行,一起亲历共和国75周年华诞,一起见证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一起参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一起经受新冠疫情的考验。这些年,我们与学校同行,学校民族学跻身A类学科,工程学、化学、农业科学挺进全球ESI前1%,学校获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单位,我们一起见证了学校运动场翻新改造,见证了智慧教学楼、室内运动中心投入使用,你们更深度参与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这些年,我们与各民族学子同行,在我们2025届毕业生中,有1256名学生继续考学深造,有3740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有1522人次站在了国家级大赛的领奖台上,有3309名学生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我们的女篮,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第27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亚军。我们的师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敬业诠释情怀,将科教融汇、产教融通写在了青藏高原和汉藏羌彝走廊。我深切地感受到,你们生逢盛世,是以平视的目光走向世界的一代,是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代。到2035年我们建成教育强国时,你们正是而立之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你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时代的脉动,已经刻进了你们的青春年轮,民族复兴的答卷,正等待你们一同书写。
第二个问题,民大这片沃土赋予了我们什么?不久前,2007届校友饶江华,在8848米的珠峰之巅高扬起“西南民族大学”旗帜。那一刻,我们每一名民大人都无比感动和自豪,这是“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最生动的注解。我想,民大赋予我们的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坐标与生命底色。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民大人最鲜明的标识。格桑花支教团十年接力,已经成为民大在雪域高原上竖起的时代坐标。小迪道中华工作室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发布视频近百期,点击阅读量逾千万,用镜头彰显了民大学子的自信与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和标语,他流淌在每一名民大人的血液里,铭记在每一次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中,成为民大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与自觉。
二是“自信自强”已经成为民大人的品格。刚刚发言的麦麦提尼亚孜同学,他曾被质疑“起点太低”,却在每一个人生重要节点紧攥理想不松手,终将“平凡”书写成了“不平凡”!励志青春已经成为母校最精彩的大思政课,这堂课你们是主角,你们用自己的奋斗给我们所有老师上了一课,让我们听到你们的心声,感受你们奋斗的脉搏,激励每一位教职员工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已经成为民大人的共同追求。校长信箱经常收到你们的来信,你们在校领导与师生面对面座谈会上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有抱怨也有表扬,每一条我们都认真对待,认真去解决。虽然还有很多设备设施需要改善,还有很多承诺没有实现,但我们建设幸福民大、温暖民大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当你们在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时,请记住,民大给予你们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甜蜜,更有心灵深处的温度。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独享的甜蜜,而是像校庆蛋糕那样需要共同分享,在互相尊重中感知幸福,在相互关爱里收获温暖。
第三个问题,面向复杂的时代浪潮我们又该坚持什么?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经济和科技创新格局深刻调整,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已经扑面而来,美团京东的骑手小哥中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如何积极面对时代之变,我想,我们要坚持的,是坚守理想信念,以终身学习的自觉,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将民大人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追求幸福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一是坚定信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彰显时代担当。同学们,当你们以民大人之名奔赴祖国的壮阔山河,奋斗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战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你们而言,是民大精神的传承与接续,是时代赋予民大学子的特殊使命,也是你们理想信念最生动的实践。今年学校赠予同学们的毕业礼物是一枚蓝田玉印章,玉印自古为信物凭证,接下这枚印章,就接下了母校与你一生的约定。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信守约定,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有力宣传者和忠实践行者,像雪域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一样,扎根沃土,与我们的青春同频共振共同闪耀。
二是服务大局,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精彩人生。这个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也是多元选择的时代,你们有人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有人立志走上讲台,教书育人;有人走出国门,做文明互鉴的“使者”;有人选择创业,致力探索更多的可能;还有同学选择继续深造,在学术上寻求突破。不论做什么样的选择,关键是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能熄灭求知的热情,要将个人的选择与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民大的学子,无论身处何地,位居何职,只要心系祖国,服务人民,你们的每一份认真奔赴都值得骄傲,每一次执着探索都自有其价值!
三是勇敢追逐,在奋进人生中校准幸福坐标。进入社会,你们可能会发现,辛苦得来的第一份薪水,在支付完房租后所剩无几;求学深造的日子,总是伴随着孤独与压力、挫折与失败;职场奋斗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很多新的规则,需要独立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迷茫、内耗、焦虑,都有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拥有在风雨中始终前行的素质和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来源于你们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与民族,来源于“自信自强”的意志与品格,更来源于在困境中选择坚定前行,在纷繁琐碎里感受生命的温暖,在各种诱惑中依然坚守初心,创造属于你,也属于这个时代最真实最持久的幸福。
同学们,当六月的风再次拂过梦云湖畔,当图书馆的灯光又一次点亮腾飞广场,你们即将背上行囊,跨出这熟悉的校门。回望这段旅程,有丰收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或许也有不完美的章节以及未竟的心愿,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构成了你们独一无二的民大记忆,滋养了你们走向成熟的脚步。展望前程,愿你们带着民大给予的这束光,点亮未知的征途。若选择远方,愿你们如高原格桑,沐风雨而绽芬芳;若扎根平凡,愿你们似春泥细雨,润万物而悄然生长;若遇到迷雾,大件路168号的灯光,将永远为你导航;若感到疲惫,维舟广场的梧桐,始终为你们留一片荫凉。无论未来是坦途还是风雨,是辉煌还是平凡,请同学们记住,民大是你们一生的记忆,你们是民大永远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