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 | 首都师范大学:构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的“青马工程”育人体系
创始人
2025-10-23 09:02:05

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教育两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10月22日聚焦——首都师范大学:构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的“青马工程”育人体系。

原标题:“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 | 首都师范大学:构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用的“青马工程”育人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夏晨广场山桃花掩映中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夏晨广场山桃花掩映中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具有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传统,2009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首都师范大学考察时,专门参加了青年理论社团的座谈活动,并高度评价了学校青年理论学习工作,他讲道:我原来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对理论不热爱了,但是我到了首都师大很感动,我发现那里有一群青年理论爱好者,他们对党的理论是真学、真信、真用。

2018年4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调研首都师范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开展座谈,他勉励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嘱托,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理论思维习惯。理论学习研究要接地气,转化为生动实践。研究中心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理论学习蔚然成风。

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理论社团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步履不停。2024年4月,学校党委研究通过了《首都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让“青马工程”的开展更加深入和系统化。

联动培养

以学校理论社团建设的深厚历史为基础,校团委不断强化“青马工程”为党育人的政治功能,构建分层分类的培养体系,设置团学骨干“星火班”、本科生团学干部“笃行班”、研究生团学干部“初心班”和团校等班次,从中遴选“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组建“首师新声”宣讲团与“首师先锋”实践团,聘请北京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民忠、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等专家作为理论导师,选定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多维立体的培养机制树立一批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培养中突出三维联动机制:聚焦读书引领,将政治引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深化理论铸魂,将理论学习与双向互动相结合;开展实践促学,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师”字特色

以“青马工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为主干平台,理论社团建设为思想平台,读书、宣讲、实践工作为成效体系,构成了一套有“师”字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综合载体。

建立引领强、类型全、覆盖广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开设学生骨干“星火班”、本科生“笃行班”、研究生“初心班”,针对性设置研究生支教团、社团骨干及新媒体技能等专项班次,通过分层分级培养带动院(系)团员骨干和基层支部骨干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青马工程”提质扩面。

打造具有较强思想引领力、具备鲜明学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品牌。牢牢把握首都师大姓“师”的本质特色,形成一批以“晨曦支教”“团旗飘扬”和师范风采大赛为代表,具有鲜明首师特色的育人项目,学员通过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方式,主动将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以及竞赛类经验成果。

产出服务基层治理、服务教育一线、服务西部边疆等的实践工作项目。不断加强与“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常态化组织青年骨干前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乡镇一线开展支教帮扶,累计建立十余个“青马工程”实践育人基地,推动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设一批实操性强、获得感强的实践平台。

鲜活实践

“青马工程”先后输送百余名优秀学员投入北京市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进入选调生队伍、参与科学研究、投身军队国防建设,10余人次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挂职工作实践,有些已成为所在学校教学骨干、成为所在单位管理干部、成为服务脱贫攻坚建设的主力军。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学合作,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开发系列专题课程,举办“深化教学实践 提升育人品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构建科学系统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助力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育人生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首师新声”青年宣讲团为主要载体,组织“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忆峥嵘岁月,数伟大成就”“学习身边楷模,凝聚奋进力量”“新时代青年读书汇·百人领学接力”等主题活动;以宣讲团成员为班底组建首都师范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讲师团;宣讲团深入企业、社区、村镇开展“百场宣讲进支部”“百场宣讲进社区”“百场宣讲进企业”系列活动,各类宣讲活动覆盖校内外师生3000余人次。

“首师先锋”实践团累计派出50余支实践团队,500余人次学员参与实践活动,足迹覆盖祖国各地。7支实践队入选团中央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实践故事受到权威媒体报道100余次;在云南保山、东川、腾冲,湖北十堰,河北雄安,新疆阿克苏等地建立“校地实践育人基地”,推动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累计8个团队、10人次在全国和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表彰中获奖。

作者:王洵、毛佳鹏(首都师范大学团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