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河北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办公室里,副教授杨维结正在电脑前紧张忙碌着,作为氢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任,杨维结刚刚为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讲授了“人工智能与氢能”课程。
作为以能源电力为办学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2019年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下率先设置了储能方向,2021年设立了全国首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2022年开设了全国高校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已形成了储能氢能急需人才的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
“储能专业是一个复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在能源知识课程之外,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动力工程系副教授、储能专业任课教师吴迪介绍,学校在储能专业的基础课程里设置了“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化学基本原理”“材料固体理论基础”等多个其他领域的课程,努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及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氢能专业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复合”这个关键词。翻开其培养方案,既有“制氢原理”“氢储存与运输”“燃料电池”“氢燃烧与动力”“氢安全”等核心专业课程,还囊括了“氢能与碳减排”“生物制氢”等多样化的氢能场景应用选修课程。
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培养实效,华北电力大学还推进校企合作联合授课,与数十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此外,华北电力大学还自制了专业课程创新实验平台。“在张家口国家风光储示范基地实习时,基地的储能电池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室、热管理实验室、风电光伏并网支撑能力测试平台等,都让课本上的理论变得具象化。”储能专业2022级学生谢思妍说。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氢能学科人才培养,华北电力大学自主开发出氢能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氢聊”。“氢聊”整合氢能专业超万条政策文件、学术文献及产业数据,搭载氢能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可提供实时问答、数据分析和趋势研判服务。
“储能、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无限可能。”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磊表示,未来将继续与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将学科建设紧密对接产业技术变革前沿,将国家所需、产业所急、学生所盼紧密结合,为国家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生力军。
(记者 陈元秋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