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信心决心。”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表示,上海要拿出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朝着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一目标奋勇前进。
科创中心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念兹在兹——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十余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擘画和要求,无一不是基于时代变局、立足国家战略。此番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上海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经贸博弈和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就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既是对人心和士气的重要鼓舞,更是对我们扛起使命和责任的强大动员。”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说,我们要奋力一跳、勇毅前行,持续加强开放合作和创新突破,更好在“五个中心”建设中挑大梁、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说,闵行区将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努力把“大零号湾”建设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
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上海科技系统将以“使命如磐”的担当不断深化基础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强化前瞻布局,聚力推动更多原始创新、颠覆式创新,以“攻坚克难”的锐气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要素涌流的创新热土。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说,徐汇区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全力实施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十大重点行动、11项核心指标、30个标志性项目,打造技术突破的策源中心、垂类应用的孵化工厂、要素齐备的创新生态、创意涌动的开发者社区。
“我们将坚决扛起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职责使命。”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表示,要发挥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集聚优势,全力攻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打造形成一批创新“核爆点”和经济“增长点”,努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要深入落实“转型升级”战略要求,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优势特色领域,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引育未来产业,全力建设“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
抢抓机遇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这让上海广大党员干部备受鼓舞。浦东新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高地,聚焦浦东“模力社区”“机器人谷”,加大垂类模型应用、具身智能等领域布局力度,强化算力、语料、人才、金融、场景等关键要素供给,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临港新片区党员干部表示,将持续夯实基础创新策源力,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不断地夯实算力算法等基础,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软件、智能硬件等重点产业,积极布局量子计算、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科技范式革新不止发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家一致认为,要抢抓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增强上海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说,我们要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紧紧围绕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经济稳健前行的根基。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表示,要深入实施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等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提到,要积极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充分发挥黄浦金融服务业发达、创新金融资本密集、科创人才集聚等优势,在世博园区浦西片区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表示,要充分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作用,加快打造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构建商业卫星制造和终端应用产业园、智算服务产业园、仪器仪表产业园、6G未来产业园、曲率引擎硬科技加速器等一批高能级载体,全力打造以智能终端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能源设施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等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要立足自身现代农业和船海产业优势,主动融入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说,崇明将发挥上海交大崇明校区、交大长兴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阵地平台溢出效应,大力推进长三角农业硅谷和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为建设农业强国、海洋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普陀区沿沪宁专项机制办常务副主任陆海表示,要充分发挥上海在科技创新策源、高端要素集聚、创新机制示范等优势,积极联动沿沪宁城市,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世界级科创带,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澎湃动力。
加快构建全域创新生态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模速空间”成立一年半左右,已集聚了超过100家大模型企业在此办公,带动周边落地200多家AI企业、100余家投资机构。空间内良好的创新生态,是很多企业选择此地的重要原因。
许多党员干部谈到了创新生态之于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作用。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需要加快构建全主体参与、全要素统筹、全链条加速的全域创新生态。”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杨浦区正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标,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打造开放融合创新生态为支撑,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持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作为科创要素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区,我们要用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说,要充分发挥区域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建设,进一步激活街区科创基因、做优科创生态。
在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看来,国有资本是耐心资本的压舱石,要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瞄准产业链最上游、价值链最顶端、技术体系最底层,积极布局基础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赛道,为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构建“科创申态圈”。
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高质量语料数据基座,构建基座型、战略性、枢纽化的语料枢纽平台。董事长山栋明表示,要一手抓服务更大参数的基础模型,一手抓服务场景落地的垂类模型,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师咏勇说,中心正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在脑机接口、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勇攀高峰,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高地贡献更多“硬核”成果。
越是前沿的探索,越是会面对前所未遇的风险挑战,越需要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市数据局表示,要不断提升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和产品流通利用支持政策,以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持续赋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市政府外办党组书记、主任马颖慧表示,要高质量做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外事保障,高水平筹办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交流合迈向新高度,助力上海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者。
上海法院表示,要依法高效审理涉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案件,强化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保驾护航。上海检察机关全体干警说,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深化完善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机制,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努力干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寄希望于年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与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让上海广大青年深受鼓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只争朝夕,起而行之,努力干出新业绩、作出新贡献。
酷爱科技创始人张佳维说,计划发挥“AI 出海”优势,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中国持续积累“头雁”效应。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届本科生韩岳成说,将不断锤炼技术与实践能力并拓展创新视野,争做人工智能创新的生力军。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材料视界实验室负责人缪瑞阳说,上海作为前沿阵地,正积极探索AI产业生态体系,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广大青年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探索力度,推动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升级,助力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走在前列,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说,静安区要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及细分赛道,同时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平台、场景等资源。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表示,将以西岑国际人才港建设为抓手,为青年提供技术研发、创业实践、风险投资等全方位支持,优化交通、住房、教育等配套服务,让青年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全心逐梦。
在“五个中心”建设一线,众多侨杰、侨青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说,上海各级侨联要进一步搭好服务平台,广泛汇聚侨界科创人才力量,不断激发侨界青年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