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兵 通讯员 黄志刚 长沙报道
2022年长沙民营企业家代表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举行。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帮扶企业的决心,极大增强了我们企业家创新的信心。”9月23日,长沙民营企业家代表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结业现场,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鸿欣喜地向大家分享他的培训心得。
民营经济是创新的重要主体,为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9月19日至9月23日,长沙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赴江苏省苏州市进行了一场以“创新”为主题的学习深造,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助力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5天的培训让学员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关键词:学——学前沿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前沿的理论牵引关键的创新。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主体、产业投资主力、技术创新主角,服务民营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这次培训以‘创新’为主题,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通过强民营经济助力‘强省会’”。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在开班仪式上介绍,此次培训瞄准前沿的创新理论和经验,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灯塔工厂智改数转探索与实践、华为的创新与变革、企业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等进行专题授课。
企业在创新的路上,面对前方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有各种疑惑,关于政策,关于公司运营发展……创新过程中有哪些政府红利可以享受?是否可以得到资金方面的支持?培训班在前期调研中找到企业家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盲点,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更加贴切高速发展的市场情况,让学员学习相关政策、企业运营知识。
著名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李江涛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解读和企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从统一大市场的背景、内容及企业对策进行专题授课,引导企业家学员们密切跟踪国家战略、顺应发展大势、推动全面创新。
知名外企品牌中国研究院科技创新合作高级总监、智能制造首席顾问黄昌夏进行了《灯塔工厂智改数转探索与实践》专题授课,通过诸多真实案例,讲授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练成“灯塔工厂”理论知识和实践路径。
为树牢安全生产意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培训期间还邀请原苏州市应急管理局三级调研员、苏州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库专家俞学友为全体学员进行了《企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讲座。
关键词:思——观头部企业
为有效激发企业家学员创新思维,此次培训引入调研式教学,培训班一行走进标杆企业和发展中心,看现场、听介绍、提疑问、作交流,近距离感受蓬勃的创新活力和领先的创新能力,实地学习创新经验和发展思路,从标杆企业的实践中求解创新之困、增强创新之力。
培训班一行参观了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山石网科等上市企业以及苏州市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中心,走进了科沃斯基地一线,深入了解科沃斯遵循时代足迹、坚持产业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座谈会上,培训学员分为四组,从企业未来转型升级采取的措施、科沃斯从智能清洁电器转向智能餐厨电器的意见、安克创新对比科沃斯的产品竞争优势、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企业发展中角色转型的理解等四个课题进行讨论交流,在激烈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促进学以致用。
“头部企业的创新实践,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作为制造业代表,湖南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杜俊鸿认为企业要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迭代创新,才能持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基业长青。产业发展需要恒久的定力和变革的魄力,在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扎根坚守,及时反思,防止迷失方向。
关键词:悟——点燃创新薪火
在5天紧凑充实的培训中,创新能力提升专题既开设了创新等暖企优惠政策解读课,又让学员们学习了企业文化和数字化运营等创业路上的必修课。除了“坐而论道”,更有面对面的创业分享座谈、头部企业的参观。从教室里到书桌外,让企业家从理论到实战,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提升,真正做到了“赋能”二字。
据了解,此次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是长沙市工商联开展创新培训的一大重要创新举措,通过改变学员来源渠道、改变培训师资、改变培训组织方式这样的“三变”,实现了培训学员求实,培训内容务实,后续孵化做实。
“收获满满!希望以后能多办此类培训,提前公布课程表让想创新的企业家们都有机会来参加,形成合力,创新创业路上不孤单!”课程结束后,湖南心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罗桂为课程由衷点赞。他表示,通过学习拓宽了工作思路和视野,增强了创新动力,提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和转型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湖南丰日电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超程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需要增强企业责任感和对市场的灵敏度、保持危机感,要在稳固现有技术、产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新领域,稳中求进;研判发展新格局,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再创辉煌成就。
“作为青年企业家更是获益良多,总的感受是认知要高、落地要实、意志要强,我将认真做好学习‘后半篇文章’,积极面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去干,努力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长沙市望城区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长沙市铭宇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子栋话语铿锵有力。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9/24/11866400.html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1日报道:每到春天,人们就爱扎堆到公园里享受绿地和阳光,于是就有了每年5月举办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这个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户外古典音乐节",十三年来累计触达吸引超亿万观众。今年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如约而至,邀请郎朗、亚当·费舍尔、余隆等音乐大师以及两支百年名团——上海交响乐团与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5月10日至11日,为观众带来了两场足不出“沪”的高质量文化艺术享受。
由钢琴家郎朗领衔的第一天音乐节5000张门票72小时即宣告售罄,也刷新音乐节单场最快销售纪录。10日下午,郎朗在完成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排练后,在休息间接受了记者采访。郎朗:户外演出很“浪漫”
谈及这首作品,“时隔22年再次在国内演奏,意义非凡。”郎朗说,这部协奏曲是他职业生涯的标志性起点,曾收录于2003年与环球唱片发行的首张录音室专辑。乐曲有着汽水、香槟的“沸腾感”,有点像“仲夏夜之梦”,很适合草地上聆听。更令他惊喜的是,门德尔松曾担任过此次合作乐团——德国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缘分"。
室外音乐会对郎朗并不陌生。他坦言自己非常喜爱户外演出,艺术生涯的幸运时刻就是1999年在芝加哥的拉维尼亚音乐节,那一年年仅17岁的他在音乐节中临时替补出演,与CSO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一举成名,开创了他辉煌的国际演艺生涯。
“我对室外演出有特殊情结与热爱。今天是我人生第一次来到辰山植物园,参加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公园的鸟语花香令人特别舒适,刚刚进来时就闻到了披萨和肉串的香味,这样的‘松弛’也打破了大家对古典乐‘阳春白雪’刻板印象,拉近音乐与观众的距离。”郎朗认为,通过户外这样的环境,能吸引平时不常进音乐厅的观众,让他们放下对古典乐的成见,之后可能就会走进音乐厅欣赏更专业的演出。
丰富的户外演出经历让郎朗积累了不少趣事。他还记得一次在户外弹奏贝多芬,太过陶醉,没注意一只鸟冲上来,差点撞上他的眼睛。还有一次在户外跟乐队演奏,天降暴雨,乐队的人全跑去躲雨了。只有他的钢琴因为搭了小棚子而幸免于难,于是“协奏会”变成“独奏会”,他一个人弹了半个小时独奏。“今天排练时风也很大,我们把所有谱子都夹的很紧。指挥亚当·费舍尔在狂风中找页码,场面也是有点辛苦了。”郎朗笑道。
当晚,天公作美,现场气氛热烈,郎朗在谢幕时向观众比心致意。“票根经济”成文化延伸
自2012年创办以来,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始终以“自然中的古典乐”为特色,吸引无数市民走进绿意盎然的户外剧场。“辰山音乐节是古典乐普及的桥梁,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催化剂。”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磊表示。13年前,他们率先以“草地+古典乐”的形式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可能,在辰山植物园的绿意环绕中,观众既能聆听世界级乐团的演奏,又能感受自然的呼吸。
为期两天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用韩磊的话来形容,风格截然不同。在首日感受德奥经典的浪漫后,本周日,上海交响乐团将在指挥家余隆执棒下,以武侠主题与中国厨房的烟火气,展现交响乐的本土化表达。
记者还留意到,本次音乐节首次推出“票根经济”模式,联动全市82家餐饮、零售、酒店及文旅商户,打造"艺术+商业"的闭环体验。从商圈停车费减免到文旅景点票价优惠,一张音乐节门票升级为"城市消费通行证"。"票根不仅是一张纸,而是连接文化与消费的钥匙。"经典947副总监潜韵婷说。
“有音乐,有自然”的周末体验,正成为市民朋友向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