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
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既要认识到网络资源的确是我们人类和社会不可缺少的财富,同时也要认清网络社会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社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有对网络保持一个清醒正确的认知,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确立奋斗目标,寻求内生动力,才能够有效利用时间,从而避免由精神空虚带来的懒惰思想,进而减少网络依赖等不良问题。
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过度依赖网络是不对的,但有的时候就是缺乏自律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个方法:
在上网前可以对电脑或者手机的功能和属性进行设置,过滤垃圾网页、不健康的信息网站以及游戏弹窗等等。当我们看不见这些网页提示框的时候,就能够更好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身要做的事情上,提高使用网络的效率。
把自己上网要做的事情按先后顺序列出来,比如说看一个视频课、写一个总结等等,然后把每一项事情大概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标在旁边,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对勾。这样能让上网更有目的性,从而有效避免随意浏览浪费时间。
第一个层面:整体上合理安排好时间。尽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社会、实践以及现实人际交往上。
第二个层面:细节上限定好上网的时间。可以在上网放松的时候设定一个十分钟或者二十分钟的闹铃,时间一到就立马放下手机或者关掉电脑。
网络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在网络行为活动和网络社会中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别人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一个认识,是个体在网络这个特殊环境中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健全的网络人格:指在网络环境中自我认识现实而客观,社会适应良好而独立,能够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以及拥有协调的人格结构。
网络是一个自由虚拟又缺少监控的空间,所以有些学生就觉得在网上可以脱离现实,为所欲为,有的甚至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异化自己,比如说故意把自己的性别、年龄、地位和身份等进行伪装错位,构建一个虚拟的自我。这样可能会打乱自我的内在一致性,忘记自己在现实中的角色、身份和社会期待,失去自我认知能力,甚至无视他人的存在等等,所以在网络上,我们更应该保持健全的自我意识和人格。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就选择通过上网逃避问题。比如挂科或者失恋了,心里郁闷,就通过打游戏、网络谩骂等方式去发泄。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自暴自弃,沉迷网络。
其实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去积极面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调试。比如向朋友倾诉、写日记、运动等等,当然也可以求助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
临床实践发现,有广泛兴趣爱好的学生不易沉迷网络,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大学社团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同时多参加志愿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和多彩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充实大学生的头脑,填补情感空虚,进而从网络的世界中脱离出来。
看到惊爆眼球的新闻,先问三个问题:来源可信吗?证据充分吗?逻辑合理吗?学会使用官方平台多途径验证信息,不做谣言的“二传手”。
不随意填写问卷、扫码领取礼品;社交平台避免暴露家庭住址、学校信息、个人身份信息等;为个人账号设置高强度密码,定期检查账号安全。
制定每日上网计划,管理碎片时间;睡前30分钟远离电子设备,还自己一个高质量睡眠。
在网络时代,各类诱惑层出不穷。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我们应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坚决抵制不法分子的诱惑,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会伪装成身边亲朋好友,以各类理由诱导转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各类先联系上当事人确认情况,再进行决定。
日常在社交平台发表评论时,不跟风嘲讽、不恶意攻击、不发表引战言论,一句理性的评论,或许就能化解一场无谓的争吵。当自身遇到网络暴力时,要勇敢说“不”,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原标题:《提升网络素养|提升网络素养,做清醒“冲浪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给大家科普一下“斗棋究竟是不是有挂”!其实有挂(详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