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之前办理的免费宽带开始悄悄收费,想取消却困难重重。新华社发 程 硕作
办理一个手机号,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还能绑定宽带账号、获赠免费宽带这样的手机套餐+免费宽带模式听起来实用又划算,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上海市民刘先生就选择了类似的通讯套餐,他告诉笔者,自己选择的首要原因就是感觉很划算。
但也有一些用户表示,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年前办理的免费宽带开始悄悄收费了,想要取消时却困难重重。免费宽带套餐究竟是真实惠还是有陷阱?选择此类业务时,消费者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套餐并非人人适用
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073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884万户。各大运营商大力推广的免费宽带、优惠套餐等功不可没。运营商通过免费宽带抢占市场份额,使得手机套餐赠送免费宽带日渐成为一种主流通信套餐类型。但不同消费者在选择这类套餐时,使用体验有很大差异。
家住河南郑州的王岩使用一项手机绑定宽带业务已有3年时间。手机套餐里赠送的免费宽带,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按月自动缴费的模式还给用户提供了方便。王岩说,自己刚搬进新家时,在业务员的推荐下打包办理了套餐。单独办宽带一个月要40元;绑定在一起,电话费和宽带加在一起每月只要68元,我感觉价格还是很实惠的。
然而同样是免费赠宽带业务,武汉大学大三学生崔乐却很不满意。在通讯公司的宣传下,崔乐和几位舍友一同办理了一款套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崔乐发现获赠的宽带业务很不适合在校园内使用:无法使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教学平台也登陆不了。但在办理业务之初,并没有人告知他们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连续扣费几个月后,崔乐和几位舍友都感觉亏了,只好同时去营业厅退订了业务、注销了手机号。
小心默认自动续费
笔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手机套餐+免费宽带模式的不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免费宽带难以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像崔乐一样,很多在校生遭遇过免费宽带与校园网不兼容的困扰,导致明明宿舍内有宽带却要去图书馆蹭网的无奈。
免费宽带套餐大多默认自动续费,这对于不想连续使用宽带的用户来说很不合理。网友杨帆就在社交网络上吐槽自己的话费不知为何涨到了每月300元,查询后才知道,原来是此前获赠的免费宽带已经到期,但该业务并没有终止,而是继续扣款。
对于想办理退订、更换套餐或者携号转网等业务的用户来说,流程相对麻烦。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的小张2018年初就向运营商提出改换较低资费套餐的申请,但至今仍未改换成功。业务员先是在电话里说帮我改换、次月生效,但随后我却发现此前的套餐已自动续约一年,要解约只能本人去号码归属地的营业厅办理。我的手机号码是河南老家的,不可能只为了改个套餐就特意从北京回去一趟。
携号转网倒逼运营商
消费者能否在享受优惠的同时避免以上种种麻烦呢?采访中,中国联通工作人员徐丽建议,消费者最好先充分了解套餐和合约内容后再购买。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用户一定要在办理此类捆绑套餐前或办理过程中,仔细阅读套餐合约条款,问清楚提前解约、携号转网、到期收费等方面的处理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选择。徐丽说。
针对自动扣费的问题,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指出,手机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签订的是服务合同。运营商如果未对用户进行告知,由免费变成收费,则为单方面变更合同,属于违反合同约定,构成违约。进一步而言,单方采取自动扣款的形式,也侵害了用户的财产权,构成侵权。
携号转网的推进,也在倒逼各大运营商尽快提高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5月2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保障用户充分享有携号转网的权益,确保今年11月30日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携号转网,真正做到号码在手,说走就走。
徐丽认为,携号转网给运营商带来了较大挑战。我们将来要更多站在用户角度去优化套餐、简化产品。王岩感慨:携号转网时代要来了,运营商要更多思考怎样做好产品。应该把套餐条款更透明地告知用户,而不该用免费宽带等噱头来绑住用户。
艺康苑小区,跨越静安与宝山两个区,分属两个街镇,由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居委会与庙行镇共康二村两个居委会共同管辖,一个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一个业委会实行业主自治。小区共有居民1336户,其中静安区居民994户,宝山区居民342户,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棘手案例。
依靠两区街镇和“三位一体”合力,艺康苑小区充分发挥跨区毗邻党建的引领作用,疏通了一批长期以来的治理堵点,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治理难题,共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跨区治理共同体”。
定制个性议事规则,抓住破题关键
由于两个区居民户数不均,艺康苑小区事务协商、决策的“少数服从多数”饱受争议,加上跨区管理服务的差异化、不平衡,导致重大项目落地难、业主大会表决难、资金投入难、小区管理难等“四难”问题,影响到小区多年的治理。
为此,彭浦新村街道联动庙行镇,以社区开放日、两区联合接待为载体,充分听取两边居民的意见,双方街镇多次召开共商共议会议,定制属于艺康苑小区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将居住在静安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一业主小组,将居住在宝山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二业主小组,小区重大事务需由第一业主小组与第二业主小组共同协商、共同多数、共同决策,两区居民心中的那一堵“看不见的墙”逐渐松动。有了议事规则这把“金钥匙”,艺康苑小区逐步实现“一年一个样,年年有变化”。
建设建筑垃圾厢房,打通破题裉节
由于小区建设之初未考虑建筑垃圾箱房配套建设,2015年起,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位于小区中心圆盘处,不断侵占小区绿化与公共道路,环境卫生每况愈下。居民的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多次向选区人大代表反映。
“垃圾处置很重要,但不能建在我家旁边”。这个“邻避效应”使得建筑垃圾厢房的选址异常艰难。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雅祥“想破了脑袋”,甚至晚上都睡不着觉。大家都一筹莫展之时,人大街道工委副主任周海波在多次巡查艺康苑小区及周边环境时,突然想到一个地方——艺康苑小区旁边的垃圾压缩站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一片空地,这里更加远离居民楼,而且长期闲置。
垃圾厢房要与皮肤病医院做“邻居”了,必须征得皮肤病医院的同意。虽然垃圾厢房可能会有噪音、扬尘等诸多影响,区人大代表、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引导班子成员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最终大家一致同意这个选址。
2023年5月,新的建筑垃圾箱房落成并投入使用,原临时堆放点垃圾全部清运完毕。同年10月,21位“社区小先生”和“社区设计师”共同完成建筑垃圾箱房彩绘,点亮了小区南门街区空间。
绘就融合治理秀带,凝聚最大人心
“中心圆盘要升级改造”“楼道要进行粉刷”“要增加非机动车充电桩”……人心顺了,小区居民纷纷为小区的建设建言献策。社区责任规划师设计社区问卷,就“小区存在问题、未来改造方向”等居民关切形成28个问题,开展线上线下调查,勾勒社区需求画像。
居民区利用居民喜爱的凉亭、紫藤花架等公共空间,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在社区说事、议事、主事。针对居民公约、停车充电、流浪猫管理等十个问题,开展“基层治理热点大讨论”,在小区公众号、“社区云”的“社区留言板”上让居民智慧充分涌流。
小区中心圆盘过去长年堆放建筑垃圾,缺少植被、地表裸露,阻碍停车和通行。如何升级改造?小区两边的居民区通过联合业主接待日,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楼组长会议等,不断完善设计方案。2023年8月,中心圆盘正式开工,围绕小区标志性“太湖石”种植绿化植被,打造景观花境,粉刷罗马柱、墙面,增设座椅和居民休憩活动区域……中心圆盘区域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小区休闲新地标。
如今,小区从南到北为建筑垃圾箱房、小区南门门头、“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样板间、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圆盘等,贯通起了一条“南北跨区融合治理秀带”。社区居民参与面正不断扩大,2023年的两次业主大会,参与率从82%到87%,同意率从93%到95%,资金投入从50万到200余万。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而且是人心,人心被最大地凝聚起来了。”黄雅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