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来源:华夏时报 2024-04-03 09:53:16
国内油价再次迎来上调,“三桶油”股价大涨。
4月1日晚间,发改委发布公告,自2024年4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据测算,本次调价政策落实后,92号汽油将突破8元/升,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8元。
4月2日开盘后,“三桶油”股价大涨,中石油股价盘中最高达到10.12元/股,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股价上一次突破10元关口,还是在2015年。
展望后市,市场认为下一轮油价上调概率大,国内油价有望迎来“两连涨”。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延续高位震荡,新一轮变化率维持正向发展,消息面对后期行情仍有支撑。”
4月1日晚间,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4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
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1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84.52美元/桶,变化率为4.44%。具体来看,对应92号汽油上调0.16元/升,95号汽油0.17元/升,89号汽油上调0.15元/升,0号柴油0.16元/升。
本轮是2024年成品油第七次调价,也是2024年的第四次上涨。本次调价后,2024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四涨一跌两搁浅”的格局。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4月16日24时开启。
对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来说,调价过后清明节出行成本将上升。据卓创资讯测算,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8元。油耗方面,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的时间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13元左右。
2024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汽油、柴油分别累计上涨675元/吨、650元/吨,具体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分别累计上调0.53元、0.56元、0.55元。
与年初相比,居民驾车出行成本上升。卓创资讯测算,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26.5元左右,95号汽油将多花28元左右。
对于油价上调的原因,王延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轮计价周期内,受到多空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较为震荡,但整体均价依然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区间。
王延婷表示,利好方面,一是俄乌双方加大了对彼此能源设施的袭击力度,乌克兰袭击导致俄罗斯7%的炼油产能停产,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利好油价;同时,美国上调2023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经济环境的担忧情绪,亦对油价形成支撑。利空方面,主要是联合国通过巴以冲突停火决议,美国原油及汽油库存增加等因素导致油价下跌。
受到利好消息影响,4月2日开盘后,“三桶油”股价上涨。中石油A股盘中涨幅一度接近4%,股价最高达到10.12元/股,而上一次中石油股价突破10元大关,还是在2015年。截至收盘,中石油股价涨幅为2.26%,中海油股价涨幅为2.83%,中石化涨幅为1.73%。
中石油港股同样出现大涨,盘中涨幅一度接近8%。除了受到油价上涨的利好因素影响,高盛也在近期发布研报,将其未来一年的目标价上调至港股7.8港元,A股目标价12.1元。高盛认为,强劲的现金流将继续推高公司估值。
对于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情况,市场普遍认为油价上调概率大,国内油价有望迎来2024年以来首个“两连涨”,不过目前距离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间较长,最终调价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进入新一轮计价周期后,原油变化率维持正向发展。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2日第一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85.57美元/桶,变化率为1.46%,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75元/吨。
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李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PEC+减产将在第二季度继续推进,俄罗斯表示计划加大减产力度,此外地缘局势的不稳定性仍未消除,局部需求有望继续回暖。目前基本面利好仍占据上风,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一方面,目前处于美国逐步进入夏季需求高峰前期,单周石油库存变动较大,去库延续性不强;另一方面,美联储暂停3月降息,未来最早开始降息大概率是在6月,美元暂时没有方向维持波动,市场也基本消化该消息,对国际油价影响有限。”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于雅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多空因素交织下,国际油价或保持震荡走势,成品油价格有“两连涨”可能。
供需方面,王延婷认为,清明小长假临近,汽油需求存向好预期,部分业者多提前补库,市场成交将逐步活跃;而柴油方面,下游行业用油较为平稳,需求面提升受限,加之国内资源供应较为宽裕,库存压力有一定显现,市场行情上涨压力较大。
4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通过视频短片了解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察看重点孵化企业的大模型产品展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和企业生产经营介绍。
就在几天前,4月25日,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聚焦的主题正是——“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
在理论学习后即赴实地调研,这样的安排凸显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在当前推动这一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性紧迫性。
“模速空间”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人工智能日新月异,总书记此次来到这个刚成立一年多的创新生态社区,看一个正在拔节生长的未来产业,指向明晰。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国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是极其重要的抓手和着力点。
抢抓历史性机遇,要靠前瞻性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在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就指出“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强调“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全盘考虑、抓紧谋划、扎实推进”。
2018年10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总书记以“头雁”效应为喻,明确“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
战略、规划相互衔接、压茬推进,得时无怠、只争朝夕。
2016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列为科技前沿攻关的七大领域之一……
几天前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这次考察,总书记来到上海这个国内人工智能的创新高地,强调上海要“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
从全局到一域,从会场到实地,战略思考贯穿始终。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总书记作出重大判断。
走进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未来产业的朝气扑面而来:揭牌一年多来,这里已入驻企业100余家,涵盖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方方面面。“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紧密协作的生态体系恰是产业蓬勃向上的写照。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小巨人”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从DeepSeek横空出世,到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人工智能领域亮点频出,“头雁”效应有效发挥。
一场比工业革命更为深刻的人工智能革命近在眼前,不进则退,慢亦是退。
越是加速向前奔跑,越要将关键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事关未来的博弈中不受制于人。
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凸显坚持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产业向新,创新的路径也在向新。特别是在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人工智能领域,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快速突破,格外需要协同创新、合力攻关。
在“模速空间”,既能实现与大院大所、算力平台的链接,也有研发团队和应用企业的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共享资源,极大缩短了技术研发和转化周期。总书记提出“上海要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
越是科技快速发展,越要突出应用导向,才能构建从需求到技术的正循环,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在2018年10月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就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眼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做好“人工智能+”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命题。
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
通过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机器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自动收集数据,基于高质量数据集,医药研发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拥有AI“大脑”的机械臂,可以自主学习复杂的操作技能,实现更加精密和个性化的生产线作业;得益于AI视觉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垃圾分拣机器人能够对垃圾进行精准识别、分类,助力低碳生活……此次总书记考察的“模速空间”,现场展示的一个个代表性人工智能产品,展现出人工智能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
“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实地调研,总书记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作出一系列部署,揭示了这一“战略性技术”与千行百业相融互促之道。
科技浪潮迭起,未来产业里有产业的未来,更有发展的未来。正如总书记所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紧紧把握技术大势、时代潮流,让人工智能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就会激发出产业进阶、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