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深化院线制改革,激发行业活力,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10月26日,第二十四届全国电影推介会暨第一届电影交易会开幕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专题研讨在横店举行。
现场,24部影片片方代表与院线代表完成分线发行签约仪式,合力开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未来合作新篇章。各路行业大咖、影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院线制改革及分线发行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全新机遇。
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国家电影局产业处处长阎鹏,市场处副处长侯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曹寅,国家电影专资办主任杨武军,国家电影专资办副主任刘豫霞,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张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吕伟强,东阳市委书记、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楼琅坚,横店集团副总裁、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天福等,与来自全国50条院线代表、超70家影投公司代表及各发行方、制片方代表共700多名电影从业者参加开幕式。开幕式及专题论坛由电影频道主持人蓝羽主持。
据悉,2023中国横店影视节将于10月25日至28日在横店举行。电影频道将于10月26日、27日连续两天推出集结!中国电影直击2023中国横店影视节电影频道融媒体直播活动,用电影化的语言、专业化的视角、生活化的语态和用全景式纪实直播,聚焦中国电影军团集结亮相横店,拓展横店影视节及文荣奖的传播空间,同时打造六公主电影生活家品牌,以六公主IP赋能电影产业。
开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合作新篇章
《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高水平电影市场体系,拓展和延伸电影产业链,推动电影市场持续繁荣发展,鼓励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创新业务,促进人民院线、艺术院线等特色院线发展。
此次全国电影推介会也是首届全国电影交易会,主办方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表示,首届交易会集合电影制片、发行、放映行业力量共同创办,对健全现代化电影市场体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相信全国电影交易会的创办将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电影产业环境,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电影市场体系作出贡献。
开幕式现场,《再团圆》《没问题》《红猪》《小行星猎人》《最后一夜》《树说》《日暮归乡》《沉默笔录》《人生大事》《少女与马》《你的婚礼》《国鼎魂》《雪云》《冰建王国》《妈妈和七天时间》《百川东到海》《仲肯》《密语者》《寻秘自然:无行之力》《寻秘自然:地球往事》《A测试之爱情大冒险》《堡垒》《烽火塘田》《跳水吧,少年郎!》等24部影片制片方、发行方代表与达成合作意向的院线完成分线发行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传递出对未来制片、发行、放映深化合作的高度信心,体现了电影行业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以及应对困难的积极态度,为开展分线发行、多轮次发行、区域发行、分众发行等迈出至关重要一步。
业界代表共议分线发行新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日趋升级的观众需求,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中,业界代表就如何深化院线制改革,激发行业活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全面复苏展开深入探讨,共议分线发行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
中影股份总经理助理,中影发行、中数发展经理张大勇指出,目前院线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经营同质化及非黄金时段上座率不足的问题,亟需开发多元业务形态,增加影院收益。为此,中影近年来已开展了预约放映模式的相关尝试,为探索区域化、差异化的供片和发行放映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借此开启分线发行的尝试。
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正经历着从规模化向精细化、市场化转变,以前所强调的统一上片、集中上映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分线发行将让更多作品尤其是中小成本作品及艺术片不再受限于大档期、短周期,拥有更多市场化机会。
从‘推介’到‘交易’的转变,意味着从传统的统一发行、统一放映到市场为主导,灵活协商的交易机制的转变。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首届电影交易会的开幕是载入中国电影历史的重要事件,将大大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满足观众不断丰富的观影需求。
在北京万达文旅产业集团副总裁兼万达电影执行总裁陈洪涛看来,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分线发行是重要方向,将充分释放制片、发行、放映各方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小成本影片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区域特色,做到更精准的营销,从而保证电影市场每个周末档的供给,培育年轻观众的观影习惯,满足更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戴运则从院线和影院角度出发,认为分线发行给院线运营和影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院线要提高内容选择、判断和营销能力,为影院赋能,另一方面,影院也要调整经营理念,更加直接地面对所在区域观众的需求,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店制宜,因人制宜。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则建议,在分线发行的探索中,多厅影院应走在前面,七厅以上的影院可以拿出一两个厅,来进行分线发行尝试,同时制片方、发行方、放映方应形成合力,共同做大市场,实现互利多赢。
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则从电影频道在宣传营销为好片助力方面的成功经验出发,提出分线发行对电影宣传营销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如何精准覆盖目标人群,实现定制化输出和长效传播,要遵循三近的原则,即离电影本身够近,离主创够近,离观众够近。
为此,电影频道从暑期档到国庆档,连续为《封神第一部》《坚如磐石》《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多部优质国产大片策划定制化的营销方案,以全景式纪实直播的形式展现首映礼及路演的台前幕后,突出真实、交互、定制化,并借助新媒体矩阵进行分发传播,线上线下联动将声量扩散到最大。
与此同时,电影频道、1905电影网还着力打造六公主电影生活家品牌,在本届横店影视节期间,推出畅游横店影视之旅、解锁影视周边好物专场直播活动,以文化输出和好物推荐双管齐下的形式,打造电影+生活的理念,助力开发新型电影消费模式。
中国电影军团集结横店!在10月27日的直击2023中国横店影视节电影频道融媒体直播活动中,各大片方将持续带来重磅片单,第九届文荣奖也将盛大揭晓,前瞻中国电影市场,展望产业发展方向,为中国电影喝彩!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4月25日,电影《水饺皇后》举行北京首映礼,监制兼导演刘伟强,监制罗晓文,领衔主演马丽,友情特别出演惠英红和朱亚文,主演袁富华、雅玫、黄楚桐、王佳怡亮...
4月29日,电影《猎金游戏》在京举办首映礼,导演邱礼涛,监制兼主演、蒋梦婕、郑则仕出席映后见面会与观众互动交流。影片以普通人理财困境为切口,通过小...
4月29日,国家电影局最新备案公示显示,动画电影《太白金星有点烦》备案立项,编剧为周大,备案单位:广东爱美影视有限公司。
日前,由罗根·费纳根执导,托马斯·马丁编剧的心理惊悚片《冲浪惊魂》(The Surfer)发布海报,主演尼古拉斯·凯奇面部血迹斑斑,神情紧张地在打公共电话,海报...
由《野蛮人》导演扎克·克雷格自编自导的恐怖片《武器》(Weapons)首曝正式预告,影片由乔什·布洛林、朱莉娅·加纳、琼·黛安·拉斐尔、阿尔登·埃伦...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诚聘英才|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CCTV6广告招商
电影《水饺皇后》正在热映,并保持五一档新片票房首位。5月3日,剧组在与长沙站的观众互动时,主演马丽突然情绪崩溃,流着泪讲述自己和丈夫、沈腾与妻子这两家人遭受了长达10年的网暴,以至于她和沈腾都不敢与各自家人公开出行。
马丽说,这些年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有很多“特殊的一些人群”,会伤害到沈腾的家人和她的家人,“我们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开地一起出去游玩。我们也是正常的夫妻,我们不可以公开露面,(因为)会遭到谩骂。我觉得我们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网暴,这10年来,他们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压力了。”
马丽当众向自己的老公和沈腾的太太表示感谢,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她和沈腾不可能完成这么多部合作的作品。
马丽同时恳请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干涉我们的生活,我们真的压力很大。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心态是不对的,我们要给彼此一个创作的空间。如果再那样网暴我们的家人,我们是会出来保护他们的。我也会崩溃,我觉得最坏的影响可能就是我们就不再合作了,因为我不想那样的声音伤害到我们彼此的家人。”
马丽的这番哭诉一度冲上热搜第一,直指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病态嗑CP现象。
“CP”原指搭档、组合。一些影视作品中的角色组合,因为映射了美好的情感关系,受到观众喜爱,这本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占据越来越人的生活空间,嗑CP之风日渐盛行。部分网友甚至将虚拟作品中的情感关系强行投射到演员的真实人生,不仅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还演变为对相关艺人及其家人的暴力。
事实上,病态“嗑CP”现象实为是当下娱乐工业中值得警惕的倾向。当观众对于角色CP寄予美好期待,在资本与流量驱动的娱乐产业,便会有一套流水线式的操作加剧“造梦陷阱”,刻意通过剪辑、花絮、营销炒作CP的暧昧感,以“眼神拉丝”“同框即撒糖”甚至伪造互动细节等手段,利用观众的代入感收割流量。
比如,如今一部现偶、古偶上线,剧方“营业”已是营销的常规操作,通过“扫楼”、直播、上综艺等,有意无意制造明星互动的“糖点”,并通过社交平台断章取义制造话题,导致观众陷入“集体幻觉”,误以为角色情感真实存在,进而将观众对美好关系的想象转化为消费行为。
而社交平台通过算法推荐CP相关内容、开设CP超话等方式,进一步“固粉”,强化角色CP、模糊现实与作品的边界,甚至刻意制造话题热度,纵容隐私泄露、恶意P图、散布谣言等行为的滋生。
正是在娱乐工业化的资本推手和平台算法的流量助推下,部分极端CP粉由此诞生。他们不仅用角色滤镜代入演员真实人生,更试图以虚拟关系绑架艺人,在线下追私、扒隐私后,因艺人现实中的婚恋与预期不符,转而网暴相关人士及其配偶。此次马丽选择直接发声,可见已对此类恶性行为不胜其扰。
殊不知,病态“嗑CP”伤害的绝不仅限于相关艺人。随着平台算法通过“协同过滤”使观众陷入信息茧房、困于数据囚笼与认知窄化,一个普通网民的社交主页会渐渐被大量CP二创、绯闻推测充斥。于是,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彻底混淆,他或她不再关心相关作品质量,而是沉迷于“抠糖”,寻找所谓恋爱证据,自己则沦为“工业糖精”的成瘾者、“娱乐至死”的施暴者与受害人。
当马丽口中的“一些特殊人群”在深夜反复刷新CP话题时,或许该停下来自问:究竟是资本编程了他们的偏激欲望,还是自己选择了这场狂欢?明星不是纸片人,他们的生活不应成为大众的情感舆论场、娱乐狂欢场。
须知,病态嗑CP的本质,是互联网社交时代被技术异化、资本操控、泛娱乐化“共谋”的精神症候。当个体在娱乐至死氛围中失去构建真实关系的能力,当资本利用人性弱点转化为盈利工具,当算法不断喂养人性中的阴暗需求——我们或许都该警惕:那个在屏幕前为虚拟爱情流泪的自己,能否明晰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的边界?
娱乐工业流水线的糖,永远无法治愈现实情感的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