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这一被称为现代特洛伊木马的恶性事件引发了大家对包括手机、智能汽车在内的智能终端安全问题的恐慌。根据目前各方披露的消息,是以色列的情报部门策划了这一系列的爆炸事件。
那么,以色列情报机构到底是如何操作的?谭主翻阅了以色列情报部门的相关历史资料,并从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要说的是,暗杀,或者叫定点清除行动,是以色列情报部门最为热衷采取的手段之一。
曾有一位以色列情报机构的负责人说过,采取暗杀比发动全面战争要道德得多,在除掉对方的主要人物后,全面战争也就打不起来,并且还能挽救双方无数士兵和平民的生命。
他嘴里的主要人物,并不只限于领导人。以色列情报部门曾做过测算,除掉一个组织20%-25%的人,就能使一个组织崩溃。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曾评价称,暗杀,是以色列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认知下,以色列情报部门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搞定点清除。
在对这三大情报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后,谭主把目光锁定在了摩萨德身上。摩萨德下属有三个比较重要的部门:
其中,连接点侧重于海外间谍活动,彩虹负责电子监控与窃听,而凯撒利亚,则负责秘密的特殊行动。
这种特殊行动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007那样的暗杀行动凯撒利亚下属一个叫做Kidon(刺刀)的小队,大概有40人左右,这个小队的成员拥有双重国籍,精通外语,负责在国外执行任务。
根据披露,刺刀的成员必须擅长驾驶汽车与摩托车、跟踪与摆脱跟踪、闯入建筑物、徒手搏斗以及伪装,以方便他们执行任务以及撤离现场。
而凯撒利亚中还有一部分人,负责的也是暗杀。相较于刺刀来说,这些暗杀行动更为隐蔽。
在翻阅凯撒利亚的资料后,谭主找到了几个他们执行暗杀任务的案例。
凯撒利亚曾经研究了一种藏在书里的炸弹。这种爆炸装置由金属杆、弹珠和强力弹簧构成,当书合上时,炸弹不会炸。但当书打开时,炸弹就会爆炸。
||图片示意
在形容这个炸弹威力时,情报机构人员是这样描述的,20克的雷管要是在你手中爆炸,你的手指就全没了,而这种炸弹的雷管有300克,在一个人的眼前爆炸肯定会要了他的命。
与此同时,凯撒利亚还研究了一种藏在信封里的炸弹。这种炸弹平时不会爆炸,但抽出信件时会爆炸。除了这些,还有在电脑、各种器材中放置炸药等各种手段。
也就是说,这种定点清除,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暗杀,而非使用枪械。
以色列一名叫做罗南伯格曼的调查记者,曾经写过一本叫做《先发制人》的书,书里边记录了不少以色列情报机构采取的这种类型的暗杀事件。
其中一个案例,就提到了手机。
当时,以色列情报机构想要暗杀一个人。他们通过这个人的侄子,送给暗杀对象一部手机。以色列情报机构和暗杀对象侄子说的是,我们在手机里藏了一个小型发射器,这样我们可以监听你叔叔的电话。
但实际上,以色列情报机构在里边安装的,是一个含50克炸药带远程触发装置的炸弹。当以色列上层决定实施暗杀行动时,情报人员引爆了炸弹。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刚才提到的事件,暗杀对象都是个人,但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针对的是一群人,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凯撒利亚的另一个特点。
凯撒利亚的负责人曾提到,我的人不是突击队员,我要找的是那种能在大马士革的军队医院里当护士的女人,或者能在开罗当考古学家的男人。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伪装不在于高超的化妆技术,而是他们能扮演某种身份的人医生、编剧、摄影师,以及商人。
凯撒利亚有大量的行动资金,根据披露,凯撒利亚的这些人通过开空壳公司等各种方式,在全球各地开了数百家商业公司。
其中有设备公司。资料显示,当年以色列情报机构计划向萨达姆出售一个崭新的现代电视演播室,而炸弹就藏在屏幕中,当萨达姆面向屏幕说话时,情报机构可以引爆炸弹。
其中也有航运公司。在一次活动中,以色列情报机构需要民用的船只为其掩护,凯撒利亚控制的航运公司就提供了这样的掩护。
谭主就发现,此次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被怀疑参与向黎巴嫩销售寻呼机的两家公司,都是空壳公司,它们注册于同一时段。
这背后,有一条完整的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操作链条。
尽管传呼机是一种比较老的设备,但如此大批量地改造也绝非易事。由于传呼机没有软件,它要运行的程序和指令是提前烧录在硬件中的,所以远程引爆指令需要在生产线就写进机器里一段代码。这也意味着这批传呼机在生产端就出了问题。并且,这种改造一定是需要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才能完成的。
那在生产完之后,以色列情报机构还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电子工业专家和谭主提到一个关键的环节物流。他表示:
黎巴嫩真主党是受美国制裁的,卖给黎巴嫩真主党东西,无论是物流还是结算都在美国的监管之下,而如此大规模的交易,还是传呼机这种东西,美国不知情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如此复杂的设计,如此精密的配合,才让这场暗杀行动,变得那么出乎意料。
但这种对所有人进行无差别杀伤的行径,越隐秘,也就越应该被人唾弃。
走进金山区吕巷镇太平村的二姐米糕工坊,浓郁的米香瞬间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工坊内,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米糕。90后姑娘沈佳卉作为负责人,结合时令水果创新米糕口味,用直播镜头打破传统与潮流的边界,成了米糕制作技艺的“创新代言人”。
放弃高薪 返乡创业
大学毕业后,沈佳卉在市区一家互联网外企担任总裁助理,工作稳定且收入颇丰,是家人眼中的“理想人生”典范。转折发生在母亲退休后,她发现了米糕市场的创新空白,于是“二姐米糕”应运而生。沈佳卉告诉记者,起初,她只是帮母亲拍摄视频和图文,发布在自媒体账号上,没想到反响异常热烈,许多人留言询问购买渠道。这不仅让她看到了米糕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她返乡创业的决心。她深知,传统手艺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加入和创新。
2021年,沈佳卉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吕巷开始了米糕的创业之路。“传统米糕大多以枣泥和豆沙为馅,我们就尝试做一些不同口味、不同外形的米糕。”利用吕巷“水果之乡”的独特优势,沈佳卉将各种新鲜水果融入米糕中,推出了桃子糕、草莓糕等水果系列米糕,深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需求,她研发出了无糖、咸口的萝卜糕……目前,二姐米糕已推出了十余种口味。工坊中,老人念叨着“几十年没变的老味道”;也有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粉嫩的草莓米糕惊叹:“这简直是能吃的艺术品!”
沈佳卉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她还巧妙地将米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春节期间推出生肖造型的米糕,中秋节时设计团圆礼盒,甚至为新人定制婚宴伴手礼。去年,一位顾客一次性订购了数百套礼盒作为婚宴伴手礼,婚礼第二天还特地开车到店里表示感谢,“亲戚们说这是最有新意的伴手礼,好吃又好看”。沈佳卉笑着说:“顾客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电商直播 拓展销路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将其销售出去成了沈佳卉面临的关键问题。凭借大学期间所学的电商专业知识,她决定通过短视频加直播的方式,搭建线上销售体系。
“选赛道一定要选自己热爱的,能吃苦,更要坚持。”沈佳卉坚定地说,“我原来也不会拍视频,更不会直播,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去尝试。”于是,她每天构思脚本、拍摄制作短视频,逐渐积累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同时,她还亲自上阵直播带货,虽然一开始紧张得手忙脚乱,但慢慢地也找到了节奏和感觉。
通过沈佳卉的努力,米糕的销售渠道得到了极大拓展,不仅畅销于金山本地,还通过快递发往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线上销售的成功,弥补了线下销售的淡季空缺,使得整年的销售更加平稳有序。
沈佳卉表示:“电商直播不仅是一种销售手段,更是一种品牌传播的方式。”在直播中,她会展示米糕的制作过程,讲解米糕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吕巷米糕,喜欢上吕巷米糕。”
对于未来,沈佳卉有着更远大的规划。上海米糕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计划建设一个体验工坊,并与学校合作,让孩子们能够亲手制作米糕,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还打算将金山的历史故事印在米糕的包装上,让每一块米糕都成为文化的载体,让文化传承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