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张猛这个“水上漂”,走到哪儿都有一颗见义勇为的心,不管是水里,还是地上。
48岁的张猛,是南京市溧水区城乡建设局的一名普通职工。看上去很普通的他,却有个响亮的绰号——“水上漂”。“水上漂”身名远扬,不光因为身怀“绝技”,更因41年来一次次救人的壮举。
这些事例告诉你他有多猛:2000年,在水库救起一名呛水者;2002年,救起50岁的老史;2004年,救起下岗工人老周;2005年,冬泳时救起失恋女孩;2008年,跳进水库救起失恋小伙;2014年,救起落水的民工老王;2016年,严寒下水帮人捞起奥迪车……
张猛乐于救人是有“遗传”的,“我父亲年轻时也救过两个人。”张猛7岁那年,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耍,一个11岁男孩滑到深水里,在水上乱扑腾喊“救命”。游泳本领有些稚嫩的张猛没有慌张,四下搜索找到一根大树棍,赶紧抱起来走向齐胸深的河水,将大树棍伸给落水小伙伴让其抓住,再慢慢往岸边拖。这是张猛人生中救起的第一个人。
张猛“水上漂”的绰号来自于他的高式蛙泳,哪怕背着200斤的壮汉,他照样能在水中游,“根据多年的救人经验,高式蛙泳是最好的一种泳姿。”张猛平时有意识地锻炼上肢力量,加强练习俯卧撑。有时还让泳友趴在自己背上,锻炼水中救人技能。
慢慢地,救人成为了张猛生活的一部分。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下河。特别是夏天,张猛成了“义务救生员”。“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如果不及时赶到救人,过几分钟就没希望了。”张猛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2012年夏天,他组织溧水水上应急救援连,让更多水性好的热心人参与进来。但平时,他做的更多的还是宣传安全游泳知识,指导游泳者提高游泳水平,特别是夏季溺水事故高发期,他天天巡视周边的水库,竖起警示牌,以防发生意外。
从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即将举行的第13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张猛将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全国获此荣誉的仅7人,其中3人系追授。永不当旁观者的“水中英雄”张猛,谢谢你!
走进金山区吕巷镇太平村的二姐米糕工坊,浓郁的米香瞬间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工坊内,工作人员正热火朝天地制作着各式各样的米糕。90后姑娘沈佳卉作为负责人,结合时令水果创新米糕口味,用直播镜头打破传统与潮流的边界,成了米糕制作技艺的“创新代言人”。
放弃高薪 返乡创业
大学毕业后,沈佳卉在市区一家互联网外企担任总裁助理,工作稳定且收入颇丰,是家人眼中的“理想人生”典范。转折发生在母亲退休后,她发现了米糕市场的创新空白,于是“二姐米糕”应运而生。沈佳卉告诉记者,起初,她只是帮母亲拍摄视频和图文,发布在自媒体账号上,没想到反响异常热烈,许多人留言询问购买渠道。这不仅让她看到了米糕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坚定了她返乡创业的决心。她深知,传统手艺的传承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加入和创新。
2021年,沈佳卉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吕巷开始了米糕的创业之路。“传统米糕大多以枣泥和豆沙为馅,我们就尝试做一些不同口味、不同外形的米糕。”利用吕巷“水果之乡”的独特优势,沈佳卉将各种新鲜水果融入米糕中,推出了桃子糕、草莓糕等水果系列米糕,深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需求,她研发出了无糖、咸口的萝卜糕……目前,二姐米糕已推出了十余种口味。工坊中,老人念叨着“几十年没变的老味道”;也有年轻人举着手机,对着粉嫩的草莓米糕惊叹:“这简直是能吃的艺术品!”
沈佳卉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上,她还巧妙地将米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春节期间推出生肖造型的米糕,中秋节时设计团圆礼盒,甚至为新人定制婚宴伴手礼。去年,一位顾客一次性订购了数百套礼盒作为婚宴伴手礼,婚礼第二天还特地开车到店里表示感谢,“亲戚们说这是最有新意的伴手礼,好吃又好看”。沈佳卉笑着说:“顾客的肯定,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电商直播 拓展销路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将其销售出去成了沈佳卉面临的关键问题。凭借大学期间所学的电商专业知识,她决定通过短视频加直播的方式,搭建线上销售体系。
“选赛道一定要选自己热爱的,能吃苦,更要坚持。”沈佳卉坚定地说,“我原来也不会拍视频,更不会直播,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去尝试。”于是,她每天构思脚本、拍摄制作短视频,逐渐积累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同时,她还亲自上阵直播带货,虽然一开始紧张得手忙脚乱,但慢慢地也找到了节奏和感觉。
通过沈佳卉的努力,米糕的销售渠道得到了极大拓展,不仅畅销于金山本地,还通过快递发往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线上销售的成功,弥补了线下销售的淡季空缺,使得整年的销售更加平稳有序。
沈佳卉表示:“电商直播不仅是一种销售手段,更是一种品牌传播的方式。”在直播中,她会展示米糕的制作过程,讲解米糕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吕巷米糕,喜欢上吕巷米糕。”
对于未来,沈佳卉有着更远大的规划。上海米糕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她计划建设一个体验工坊,并与学校合作,让孩子们能够亲手制作米糕,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还打算将金山的历史故事印在米糕的包装上,让每一块米糕都成为文化的载体,让文化传承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