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张猛这个“水上漂”,走到哪儿都有一颗见义勇为的心,不管是水里,还是地上。
48岁的张猛,是南京市溧水区城乡建设局的一名普通职工。看上去很普通的他,却有个响亮的绰号——“水上漂”。“水上漂”身名远扬,不光因为身怀“绝技”,更因41年来一次次救人的壮举。
这些事例告诉你他有多猛:2000年,在水库救起一名呛水者;2002年,救起50岁的老史;2004年,救起下岗工人老周;2005年,冬泳时救起失恋女孩;2008年,跳进水库救起失恋小伙;2014年,救起落水的民工老王;2016年,严寒下水帮人捞起奥迪车……
张猛乐于救人是有“遗传”的,“我父亲年轻时也救过两个人。”张猛7岁那年,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河边玩耍,一个11岁男孩滑到深水里,在水上乱扑腾喊“救命”。游泳本领有些稚嫩的张猛没有慌张,四下搜索找到一根大树棍,赶紧抱起来走向齐胸深的河水,将大树棍伸给落水小伙伴让其抓住,再慢慢往岸边拖。这是张猛人生中救起的第一个人。
张猛“水上漂”的绰号来自于他的高式蛙泳,哪怕背着200斤的壮汉,他照样能在水中游,“根据多年的救人经验,高式蛙泳是最好的一种泳姿。”张猛平时有意识地锻炼上肢力量,加强练习俯卧撑。有时还让泳友趴在自己背上,锻炼水中救人技能。
慢慢地,救人成为了张猛生活的一部分。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下河。特别是夏天,张猛成了“义务救生员”。“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如果不及时赶到救人,过几分钟就没希望了。”张猛感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2012年夏天,他组织溧水水上应急救援连,让更多水性好的热心人参与进来。但平时,他做的更多的还是宣传安全游泳知识,指导游泳者提高游泳水平,特别是夏季溺水事故高发期,他天天巡视周边的水库,竖起警示牌,以防发生意外。
从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获悉,即将举行的第13次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张猛将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全国获此荣誉的仅7人,其中3人系追授。永不当旁观者的“水中英雄”张猛,谢谢你!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柏可林5月8日报道: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2025年度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上海有22项营商环境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加大提速推进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的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介绍,“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选取企业需求迫切、部门协同推进要求高的十个事项,加力推出增量举措,攻坚解决裉节问题,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如在政策服务方面更加突出“刀刃向内”,对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制订行为全过程的刚性约束,全面优化申兑体验,强化惠企政策解读触达,推动更多助企纾困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上海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总体表现良好,但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对标企业感受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顾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力提速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8.0方案和“十大攻坚突破任务”,让每一位在上海奋斗的企业家,有信心、受尊重、敢创新,让每一家扎根上海发展的企业,有活力、享机遇、能壮大,让城市和企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如今上海不少区域都开设了夜市、外摆位,在它们为城市增添“烟火气”的同时,作为管理者如何在促进街区活力和有序监管之间寻求平衡点?对此,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介绍,近年上海加大了对特色经营活动支持力度。目前全市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共964处,其中,在划定区域内设置的外摆位、夜市、限时步行街等特色点有479处,包括大家熟悉的松江泗泾夜市,静安丰盛里,普陀鸿寿坊特色集市,南昌路咖啡一条街、杨浦大学路特色外摆位等。
今年4月,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市文旅局、市城管执法局四部门还共同发布了《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接下来上海还将在商业配套不足或者市民确有需求的区域合理增设一批设摊点位。此外还将在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水岸夜生活体验区、文化集聚区等合理拓展、优化设摊开放区域,平衡好“烟火气”和环境秩序之间的关系,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张永刚透露,今年上半年制订的《上海市城管执法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规定》发布了新一版“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将惠及更多经营主体。为了减轻经营主体开具证明负担,去年以来上海依托市信用平台开展线上信用修复审核认定实现“应修尽修”,至今共修复完成1020件,有效帮助经营主体解除经营限制、恢复市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