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以及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轴?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轴?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从原点出发,朝正方向的射线(正半轴)上的点对应正数,相反方向的射线(负半轴)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对应零。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注:单位长度则是指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比如可以取2m作为单位长度“1”
扩展知识——数轴的应用 1、数轴不仅在小学阶段中使用广泛,同时也是初中和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将会学习实数及其运算,以及2D坐标系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数轴图像的性质和应用。2、在高中数学中,则着重于复数的引入和应用,通过三维坐标系来更好地表示复杂实数之间的联系。3、总所周知
数轴上的运算: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直观地进行加减运算。例如,向右移动表示加法,向左移动表示减法。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比较大小:在数轴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位置来比较它们的大小。越靠右的数字越大,越靠左的数字越小。分数和小数:在数轴上,我们也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
多做练习:通过多做有关数轴的练习题,加深对数轴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在数轴上标出不同的数字,比较它们的大小,或者根据给定的数字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多做练习,有助于巩固记忆。教别人:把数轴的定义教给别人,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释清楚数轴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数轴知识点 1、数轴的要素 :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
使用游戏和活动:利用游戏和互动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可以玩“数轴接龙”游戏,每个孩子轮流说出一个数字,并将对应的点标记在数轴上。解决实际问题:将数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时间和距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看到数轴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练习题目: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以巩固对数轴的理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五上数学位置知识点如下: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数轴是一个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直线,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1、数的相对大小 在数轴上,数的位置越靠右,数值越大;数的位置越靠左,数值越小。通过数轴,我们可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例如,数轴上,2和5的位置关系是2在5的左边,所以2小于5。2、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0是中心点,所有大于0的数称为正数,小于0的数称为负数。正数在0的右边,负数在0的左边。数轴上的运算: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直观地进行加减运算。例如,向右移动表示加法,向左移动表示减法。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算术运算。比较大小:在数轴上,我们可以通过比较
1、数轴是表示数目的直线,通常具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在数轴上,原点表示0,正方向表示正数,负方向表示负数。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每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4、数轴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5、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数学相反数重要知识点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数轴知识点 1、数轴的要素 :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
小学数轴的知识点有哪些?
数轴的作用最主要是用来画图,建立数表的一种联系和关系,方便处理一些问题
1、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横向数轴上的点和实数成一一对应,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2、比较实数大小,以0为中心,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3、虚数也可以用垂直于横向数轴且同一原点的纵向数轴表示,这样就与横向数轴构成了复数平面。4、用两根互相垂直且有同一原点的数轴可以构成平面
2、时间表和时刻表:列车、飞机、公交车等的时刻表是数轴的应用。时间轴上的点表示不同时间,列车或飞机的到达时间就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3、气象图表和财务规划:天气预报图表往往也采用了数轴的概念。温度曲线图就是一个例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在财务规划中,人们往往用数轴来表示不同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如果要在数轴上的点表示虚数,则需要2条数轴组成直角坐标系.而实数与虚数的和,要表示在两条数轴之外的二维平面上.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用数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轴?
五年级下册数学《质数和合数》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7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能判断或写出质数或者合数,并说明理由;体会非0自然数的分类,了解50以内的质数。 2.使学生通过比较、分类、概
第六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环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环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一些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进一步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
总第( )课时 学科 数学(第9册) 备课教师 顾继荣 授课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内容 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1 首先让学生回顾有理数,同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举手回答,使学生思维活跃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在进入新课时,又借助实物让学生对数轴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答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温度计的例子,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教师对教材中的例1进行灵活性的解释,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模型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下面是提供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的意义
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谈话: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2、讲解: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3、学生认一认: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4、谈话: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5、谈话:你知道江都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6、认识课本中三个城市的温度。
7、议一议: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城市的温度你的感受。
8、尝试读一读、写一写。
9、提问:+20与-20相同吗 ?
三、学习例2:
1、谈话:介绍课本中的情境图。
2、在小组内说说:知道些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谈话:关于海拔通常以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就是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就是海拔负多少米。
四、归纳:
1、谈话:通过例1和例2大家应该知道了正是和负数在生活中的用法了,你能举例吗?
2、汇报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第二衣蛾的“练一练”。(强调0)
2、完成练习第一题。(强调负数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3、完成练习第二题。(顺便介绍一下这两个湖的相关情况)。
3、完成练习第三题。
4、完成练习第四题。
六、全课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零上20℃可以记作“+20℃”,+20读作正20
零下20℃可以记作“-20℃”,-20读作负20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学 科 数学(第9册) 备课教师 顾继荣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2、听写: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谈话: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的表格。
说说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你能完成书上这个表格吗?
全班汇报交流。
3、教学例4
学生自学。
提问: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两人都是以学校为起点)
讲解:关于方向问题,人们一般把向东的路程用正数表示。
4、教学“练一练”
学生仔细看书。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收支情况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五题。(各自填写后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练习一第六题。
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3、完成练习一第七题。
自己填写。
提问:-2和-4.哪个更接近0?
4、完成练习一第八题。
先在小组内说说。
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盈亏、收支、方向、升降、上下车……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 科 数学(第9册) 备课教师 丁海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7 — 8页)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X 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
(平方cm) 底(cm) 高(cm) 面积
(平方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教学“试一试”
1、齐读题目。
2、学生尝试。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五、学生作业:p第8 页练一练。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课后反思
1.4 25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时45分=( )时。
2.小军坐在教室里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是( , ),数对(2,5)表示的是第( )列第( )行。
3.5.375里有( ) 18 个 ,( )个 18 是 12 。
4.32和54的最小公倍数是( ),公因数是( )。
5.如果0.5X=0.25,那么X一0.08=( )。
6.一个圆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7.a、b是两个自然数,且a=36,那么a、b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最简真分数,它的分子、分母的乘积是12,这个分数是( )或( )。
9.12能被3整除,3是12的( ),12是3的( )。
10.一根绳子长40米,已经用了l0米,已经用去这根绳子的( )( ) ,还剩这根绳子的( )( ) 。
11.2115 、1524 、713 、1116 四个分数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12.在l~9的自然数中,( )不是偶数,但是合数;(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二、公正裁判(每题1分,共5分)
1.8能被0.2整除。 ( )
2.最小的素数是2。 ( )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
5.分子为l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大。 ( )
三、择优录取(每题2分,共16分)
1.方程0.4X=1.2的解是( )。
A.3 B.X=3 C.X =0.3
2.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a,则a和b的公约数是( )。
A.a B.b C.ab
3.把两个面包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的面包是( )个。
A.23 B.13 C.无法确定
4.在169 、1025 、2691 三个数中,最简分数是( )。
A.169 B.1025 C. 2691
5.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a与a + 1的关系是( )。
A.互质 B.不互质 C.无法确定
6.大于 49 而小于 59 的分数( )。
A.一个也没有 B.有一个 C.有无数个
7.n为奇数,则n+2( )。
A.为奇数 B.为偶数 C.无法确定
8.小明和小军参加100米赛跑,小军的成绩是 13 分钟,小明的成绩是0.25分
钟,( )。
A.小军跑得快 B.小明跑得快 C.一样快
四、速算巧算(24分)
1.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分)
2l和8 36和8l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49 + 56 + 59 67 -( 67 - 12 )
1-( 56 + 112 ) 23 - 18 - 16
3.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五、操作平台(6分)
下面是红旗小学学生人数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人数 年级性别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 生 35 45 38 40 54 52
女 生 40 42 45 48 52 56
红旗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年 月
——男生----------女生
30
25
20
15
10
5
0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六、能力迁移(第1题5分,第2~4题每题6分,共23分)
1.一块菜地,它的13 种青菜,它的12 种菠菜,其余的种萝卜。种萝卜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2.两列火车从相距51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08.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1.2千米,经过多少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6天完成,乙单独做要8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个?
4.小红和小方原来一共有60张画片。小红送给小方6张后,两人画片的张数一样多,她们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
同学们,做完试卷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遍,相信你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附:
参考答案
一、1.4400 234 2.(4,3) 2 5 3.43 4 4.864 2 5.0.42
6.28.26 7.b a 8. 34 112 9. 因数 倍数
10.14 34 11. 1524 713 1116 ;2115 ;2115 1524 1116 12.9 1
二、1.× 2.√ 3.× 4.× 5. ×
三、1.B 2.B 3.C 4.A 5.A 6.C 7.A 8.B
四、1.公因数是l,最小公倍数是168;公因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324
2.156 12 112 38 3.X=12.2 X=9.7
五、略
六、1. 16 2.3小时 3. 724 4. 36 24
关于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和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轴?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数轴? 、 小学数轴知识如何学习? 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