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以及 轴向拉伸实验的误差因素有哪些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 轴向拉伸实验的误差因素有哪些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拉伸试验主要测定以下几个关键参数: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抗拉强度是材料在拉伸试验中承受的最大拉力与试样原始横截面积之比。这个参数反映了材料的抗拉性能,是衡量材料抗拉能力的重要指标。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比例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
1. 强度和刚度:拉伸实验可以确定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刚度等参数,以评估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刚度。2. 变形和延展性:通过拉伸实验可以了解材料的延伸率、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对材料的可塑性和变形能力进行评估。3. 断
利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伸长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面积缩减量、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标。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一、原因:1、误差主要取决于金属丝的微小变化量和金属丝的直径,由于平台上的圆柱形卡头上下伸缩存在系统误差,用望远镜读取微小变化量时存在随机误差.2、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存在椭圆形,故测出的直径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在测量拉伸法杨氏模量时,误差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设备误差:试验设备的精度和校准程度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样品误差:样品的形状、尺寸、厚度和表面质量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样品安装误差:样品在试验机上的安装紧固不
1、系统误差: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基本是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存在着系统误差。其实,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
一般不允许对试样施加偏心力,因为力的偏心容易使试验力与试样轴线产生明显偏移;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会使试样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从而使结果产生误差,同时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也极易引起拉伸试样打滑或断在钳口内,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在材料力学中拉伸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原因有哪些?
正常焊缝的强度,性能都可以不低于母材的,然后就是看母材能承受多大力了,最普通的Q235的抗拉强度约420MPa,Q345的抗拉强度约500MPa。具体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GB150上焊接接头系数及无损检测比例确定。100%无损检测,焊接接头系数
1、焊件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剪切等力学测试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焊件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参数。使用力学理论或材料力学模型,结合焊接接头的几何形状和应力分布,
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或有 3 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均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4 凡不符合上述复验条件的检验批接头,均评为不合格品。5 当拉伸试验中,有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却呈脆性断裂;或者断于
焊接接头常温拉伸试验的合格标准是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的下限。焊接接头拉伸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焊接接头的抗拉能力。
评定的是碳钢及低合金钢,就是GB713,是其它母材,就看其它的母材标准,什么24511之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时,断裂后算出来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标准规定的母材的最低抗拉强度。不同的焊接方法有不同的
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一般应根据母材中强度低的母材为基准超过即可。低强匹配利于构件使用。但是如果是有其他用途的异种钢焊接则应是具体哦
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焊接接头拉伸实验报告内容得知断母材需要承受轴向拉伸载荷下测定材料,知道接头的抗拉强度。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
焊接接头拉伸实验断母材如何知道接头的抗拉强度
由于量具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刻度误差、磨耗误差及使用前未经校正等因素.刻度分划是否准确,必须经由较精密的仪器来校正与追溯.量具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相当程度磨耗,因此必须经校正或送修方能再使用.3.力量因素 由于测量时
1、系统误差: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基本是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存在着系统误差。其实,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
实验误差的因素人为因素、量具因素、力量因素、测量因素。1、人为因素 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而误读常发生在游标尺、分厘卡等量具,游标尺刻度易造成误读一个最小读数。如在10.00 mm处常误读成
夹头有位移,试件的长宽比,各向同性等等吧,貌似我们没分析过这个,只是演示实验吧
轴向拉伸实验的误差因素有哪些
随着塑性变形的迅速增长,而试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承受的载荷也随之增大。铸铁为脆性材料,其压缩图在开始时接近于直线,与纵轴之夹角很小,以后曲率逐渐增大,最后至破坏,因此只确定其强度极限。
低碳钢为塑性材料,耐拉、耐扭,受到荷载时有明显的屈服点,所承受的最大荷载相对较大。铸铁为脆性材料,不耐压、不耐扭,受到荷载时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所承受的最大荷载相对较小。低碳钢为塑性材料,开始时遵守胡克定律沿
对于塑性材料,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与拉伸试验相似,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作出压缩曲线。图中为灰铸铁和退火钢的压缩曲线。曲线中纵坐标P为压缩载荷,横坐标Δh为试样承受载荷时的
一般都是在试验进行前标在试样上的两条平行线。而且要求不管标上什么样的标线,都不应影响试验结果。平行长度:依据GB/T 228-2002标准定义:平行长度(Lc)为试样两头部或两夹持部分(不带头试样)之间平行部分的长度,钢筋
两个压缩的曲线报告图
具有拉伸、压缩、弯曲及其剪切等各种静力实验功能的试验机称为万能材料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一般都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1、加载部分: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强迫试件发生变形,从而使试件受到力的作用,即对试件加载。2、
碳钢与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测定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极限。2、观察碳钢、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及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使用绘图装置绘制拉伸图(
材料拉伸与压缩实验报告参考
利用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弹性极限、伸长率、弹性模量、比例极限、面积缩减量、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标。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当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称物理屈服强度,用σS(帕)表示。工程上有许多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把材料产生的残余塑性变形为 0.2%时的应力值作为屈服强度,称条件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强度,用σ0.2 表示。材料在断裂前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用σb(帕)表示。
测定材料在轴向静压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试样破坏时的最大压缩载荷除以试样的横截面积,称为压缩强度极限或抗压强度。压缩试验主要适用于脆性材料,如铸铁、轴承合金和建筑材料等。对于塑性材料,无法测出压缩强度极限,但可以测量出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屈服强度等。与拉伸试验相似,通过压缩试验可以作出压缩曲线。图中为灰铸铁和退火钢的压缩曲线。曲线中纵坐标P为压缩载荷,横坐标Δh为试样承受载荷时的压缩量。如将两坐标值分别除以试样的原截面积和原高度,即可转换成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中Pp为比例极限载荷,P0.2为条件屈服极限载荷,P b为破坏载荷。在压缩试验中,试样端面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试样越短影响越大,为减少摩擦力的影响,一般规定试样的长度与直径的比为1~3,同时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涂以润滑油脂或垫上一层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如果满意,请采纳!
您的采纳使我继续努力的动力!
两个压缩的曲线报告图
1、系统误差:
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基本是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存在着系统误差。
其实,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镜和光杠杆平面镜却均为手动调节,常处于倾斜较大的非标准状态
2、偶然误差:
由于偶然的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的涨落称为偶然误差,其特征是带有随机性,也叫随机误差。
实验时所加砝码是有缺口的,在逐次加砝码时要求砝码口要互相相对放置,如果放置时缺口始终面朝一个方向,就会造成砝码倒塌,测量失败,除此之外取放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稍有震动就会使光杠杆移动,造成测量失败。
扩展资料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一般有拉伸法、梁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还出现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莫尔条纹、电涡流传感器和波动传递技术(微波或超声波)等实验技术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说明: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氏模量
试验时造成误差的因素通常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人,不同的人进行同一个试验时,因为手法上的细微不同都会造成试验结果上的误差。因此通常在不要大量手动操作的试验中,需要由同一个人来操作,这样出来的数据才比较有可比性;
2、机,设备仪器,这里就要考虑试验仪器本身是否存在着误差。通常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每年都要进行校准检定。试验前,你可以拿标准物质对设备进行核查,看设备的精度和误差是否满足试验本身的需要;
3、物,试验样品,通常试验前样品都要经过状态调节,以便试验样品达到稳定的物性状态。建议将样品放在23摄氏度,50%的环境中暴露存放24小时以上;
4、法,试验方法,考虑试验过程当中是否有某些细节导致试验结果有误差,在这点上视具体情况而定,这里无法做更详细的说明。
5、环,测试环境,环境状态的不稳定也会导致试验结果的偏差,通常实验室环境要求温度保持在23摄氏度正负2摄氏度,湿度为50%正负5%。
综合以上几点,基本上可以减小试验结果的误差,但误差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下有关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要求,这对减小试验结果误差会有所帮助。
1、系统误差:
实验过程中,杨氏模量测量仪,一般没有调节成标准状态的功能,因此,测量时基本是在非标准状态下进行,存在着系统误差。
其实,由于标尺基本是平行固定在立柱上,只要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标尺就基本铅直,而望远镜和光杠杆平面镜却均为手动调节,常处于倾斜较大的非标准状态
2、偶然误差:
由于偶然的不确定的因素所造成的每一次测量值的无规则的涨落称为偶然误差,其特征是带有随机性,也叫随机误差。
实验时所加砝码是有缺口的,在逐次加砝码时要求砝码口要互相相对放置,如果放置时缺口始终面朝一个方向,就会造成砝码倒塌,测量失败,除此之外取放砝码时一定要轻拿、轻放,稍有震动就会使光杠杆移动,造成测量失败。
扩展资料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还可用于机械零部件设计、生物力学、地质等领域。
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一般有拉伸法、梁弯曲法、振动法、内耗法等,还出现了利用光纤位移传感器、莫尔条纹、电涡流传感器和波动传递技术(微波或超声波)等实验技术和方法测量杨氏模量。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为弹性模量。
意义:弹性模量可视为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说明: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氏模量
在材料力学中拉伸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原因有哪些\x0d\x0a拉伸试验是在对金属材料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定过程中使用的最广泛的实验。但是,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拉伸试验的结果,只有明确了具体的影响因素,才能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制定实验相关操作规定和试验流程,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x0d\x0a1.取样以及试样制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x0d\x0a1.1.取样部位的影响 \x0d\x0a从金属材料的不同位置取样获得的实验样本,其力学性能往往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圆钢40mm其中心处的抗拉强度低于1/4处的抗拉强度,且断后拉伸率也存在差别,可见取样部位对实验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金属材料在铸造形成、加工过程中,成分、内部组织结构、冶金缺陷、加工变形分布不均,因此使得同一批,甚至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出现了差异。因此在取样时应严格按标准进行,以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偏差造成误判。 \x0d\x0a1.2.取样方向的影响 \x0d\x0a取样方向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断后伸长率、屈服强度以及抗拉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断后伸长率受到的影响更大。若采取横向取样,则依照有关标准,试验之后的断后伸长率则不能够达标。通常垂直于轧制方向,则金属力学性能则可能不达标;平行于轧制方向,则金属力学性能良好。 \x0d\x0a1.3.试样的形状、尺寸的影响 \x0d\x0a同一材料同一状态的金属材料,如果截面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对屈服强度中的上屈服强度ReH影响大,对下屈服强度ReH影响小。矩形试样的工作长度部分的对称度,圆形试件的工作部分轴线与夹头部分的轴线不同心,都会在拉伸时产生偏心力,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使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 \x0d\x0a试样的尺寸的大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同一材料同一状态的金属材料试样,大横截面积(大尺寸)的试样的抗拉强度较小尺寸的低,而且塑性指标也下降。 \x0d\x0a1.4.试样制备方法的影响 \x0d\x0a切取样坯时必须防止因受热、加工硬化及变形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切取样坯时应留有足够的机加工余量,一般应不少于钢材直径和厚度,但最小不少于20mm,这样机加工试样时,可以把受热或冷加工硬化的部分完全去除掉,以免影响性能的测定。从样坯机加工成试样,一般通过车、铣、刨、磨等机加工,但车削、切削和磨削的深度和走刀速度及润滑冷却均应适当,以防止发生因受热或冷加工硬化而影响材料的性能。 \x0d\x0a2.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x0d\x0a2.1.试验设备 \x0d\x0a试验机与引伸计是金属材料拉伸试验中常用的两种试验设备。其中,前者主要用来向试件施加作用力,同时测量作用力数值;后者主要用来进行位移或者延伸的测定。以上两种试验设备将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数值的准确信和真实性。所以,试验时必须要确保试验机与引伸计在检定合格的有效期之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试样加偏、加歪、试样弯曲、不平直等都是引起受力不同轴的因素,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x0d\x0a2.2.测量仪器方面 \x0d\x0a尺寸测量仪和量具是在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过程当中最为常用的测量仪器,要求这些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其中,对测量准确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是量具分辨力;除此之外,测量时的压力值、量具砧面污染以及量具零点等因素也会试验时的数量测量精度产生影响。所以,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要对各种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同时保持量具的清洁干净。 \x0d\x0a3.夹持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x0d\x0a拉伸试验检测中夹持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试样夹不住,试验则无法进行;如果加持方法不合理,则会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常出现试样常因应力集中而断在加持部分或标距外的过渡区,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试验机的加载轴线应与试样的几何中心一致,如果不一致,会造成偏心加载而产生弯曲。一般不允许对试样施加偏心力,因为力的偏心容易使试验力与试样轴线产生明显偏移;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会使试样产生附加弯曲应力,从而使结果产生误差,同时拉伸夹具选用不当也极易引起拉伸试样打滑或断在钳口内,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或实验数据偏低。总之,加载系统、试样几何形状尺寸以及非均质试样都可能引起偏心加载,要尽量减少这些偏心效应。 \x0d\x0a4.试验环境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x0d\x0a即使是普通的金属材料,实验环境的温度不同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温度敏感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则金属材料的强度性能指标则越低,同时塑性性能指标越高。所以,如果金属材料对温度敏感,则需要利用温度系数进行修正。对于常规试验而言,试验时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10℃~35℃之间。在该环境温度下,如果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或者金属材料特殊,则需要认真考虑温度因素,如果需要,则应该进行必要的修正。 \x0d\x0a5.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x0d\x0a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的横截面积非常关键,但是在一些产品的标准说明上会明确规定其拉伸的试验横截面积,并且要按照名义尺寸的横截面积规定要求。在产品的标准当中如果没有特殊的规定,就必须要遵循国家标准要求,对其实际尺寸进行测量。但是如果都是按照名义的尺寸去计算其横截面积,所测试的得出的结果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把合格强度的测为不合格的,存在把不合格测定为合格的情况。 \x0d\x0a且拉伸试样时必须要按照直径的大小来选择外径的千分尺以及游标卡尺等。一旦应用的测量方法不够精准,则会影响到人为的尺寸在进行测量时出偏大,甚至给强度测试出现偏低的测量结果。如果当量具的测量面和试样轴线出现垂直时,所测量得到的结果就是 d1>d0。在实际操作光圆拉伸试验中,外径以及在薄板的矩形拉伸试样,由于外径千分尺测量同一圈就0.5mm,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很容易看错一圈,将外径千分尺测量时的数据读成0.5mm,这就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的现象。通常如果操作的技术以及在主观因素下出现不同情况时,则会给测量的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即使在相同条件下,由不同人员进行拉伸试验操作,实验结果多少也存在一些差异。 \x0d\x0a总结: \x0d\x0a以上总结的五方面不同因素对于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际检测中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必须尽量减小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各种操作流程规定,保证试验方法正确。
关于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和 轴向拉伸实验的误差因素有哪些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轴向拉伸实验的误差因素有哪些 、 拉伸实验可以测定什么指标? 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