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就能赚大钱,还有万千粉丝的追捧时至今日,电竞愈发成为主流,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依然有一些人会想当然地给职业电竞选手贴上这样或者那样的莫名标签。
在他们眼中,这就是一帮不懂事的小屁孩,恰恰得到了时代的眷顾而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面对面走访,带你还原职业电竞选手更真实的一面:这里的从业者绝不比其他行业要轻松,甚至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这些年轻人要比同龄人更早体会到职场的残酷,更早学会长大。
33在比赛中。
和父亲进行一场男人间的对话
33是一名征战和平精英PEL的职业选手,他效力的4AM战队是上赛季的冠军。因为实力出众,长相、气质又与去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的林磊儿颇有几分相似,33吸粉无数
这样一个人气选手多少可以代表职业电竞选手中最光鲜的一个群体。
与33碰面时,他刚结束一档综艺节目的录制,感觉蛮好的,因为通过这种场合,我可以把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和自己的心路历程说出来,觉得挺有意义的。
不是和娱乐明星面对面的兴奋,也不是觉得这种场合多么有趣,33的答案出乎澎湃新闻记者的预料。他今年7月才年满20岁,在稚气未脱的外表之下,谈吐似乎超乎常人的成熟。
随后的攀谈中,33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其实朋友很少,但当下的身份又让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究其原因,他抛出一句,孤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如果不是面对面交流,你很难想象直播中俏皮可爱的33是这样一个人,会以这样方式说话,你不禁会揣测他走到今天都经历了什么。
和大多数电竞选手相似,33没有上大学就进入了电竞俱乐部,如果不是因为电竞,这个年轻人的人生应该是另一种轨迹大体会和他那些读完高中的同学一样走上留洋的道路。
在33的记忆中,做布料交易生意的父母对电竞还算开明,不过说服他们需要拿出站得住脚的理由。
父亲问我这样做(去打职业)有什么前途、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我热爱电竞,职业电竞选手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而且这一行的前景非常好,拥有庞大的产业链,即使以后不做选手,还能做教练、做主播,或者进入一些游戏厂商
父子俩经过一番男人间的对话之后,最终父亲选择亲自把33送到上海,交给俱乐部。
33(右一)。
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
17岁的33需要和一大波年轻人一起竞争,4AM和平精英战队经理洋葱就表示:所有刚加入的孩子都非常快乐,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但很快他们的这种快乐就可能变成痛苦,天天周而复始地磨一款电竞游戏,三四个月你就会进入疲劳期,会产生抗拒,如果成绩不好,直接就面临掉队、被淘汰的可能。
从业近10年,洋葱看到太多的例子、听到太多的故事,有些人甚至主动表示,打不下去了,想退役,想换个活法。
33也经历过低谷,就像他自己说得一样,总算熬过来了,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终究没有放弃,几年前我看到那些职业选手和知名主播有不错的收入,更有许多的粉丝,我很羡慕他们。困难的时候,我就问自己,你好不容易来打职业,不就是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吗?
相比之下,这几年33最痛苦的时候并非是自己成绩不佳,而是打得好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在和平精英职业赛事推出之前,我们这个项目的战队只能打训练赛,我们水平很好,但因为没有平台,没有太多人了解我们,所以特别珍惜眼前的机会。
洋葱眼里,能够在战队待下去的选手都是为梦想而拼搏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努力和坚持是永远不会变的一条路。说的现实一点,打职业电竞就是他们的工作,就是他们的使命,你收获多少,就要承受多少的压力
33和队友夺冠。
他们眼中只有枯燥的训练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33的时候,4AM战队刚刚经历完前两周的赛事,境遇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最为恰当。
第一周作为去年的冠军4AM战队仅仅排名20支战队的第13名,一时间网上充斥着不少怀疑的声音;第二周4AM战队迅速杀回巅峰,拿到周冠军的同时还创下了史无前例的三连蛋糕(单场第一)纪录。
恐怕很多人会用王者归来比喻这样的反弹,但在职业选手和教练看来,一切太正常不过。33说:其实我们每一场的准备都做到最好,每一场都竭尽全力,但比赛就是会有起伏,输了你会难受,(赢了)我也说不出太多的原因。
经理人最能理解这种感受,洋葱指出电竞项目的不确定性很大版本的不同、对手的变化都会对战队成绩带来很大影响,具体到比赛过程中,细微操作甚至运气也很重要。
打得不够好的时候,我会和选手进行交流,但不会往深里聊,电竞选手自信心最重要洋葱清楚一个职业选手的内心背负着什么,他不愿意给这些孩子增添更多的压力,对于一些主力选手主动提出轮换,他通常也都表示同意。
他们对自己的状态有清醒的认识,感觉不好的时候,需要休息。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休息,轮换下来的人也都在反复训练,调整自己的状态。
望着这些年轻人,洋葱经常说到的一个词是不容易,外界想象中的那些高薪报酬、光鲜的业余生活,在他眼中统统化为枯燥的训练。
我的队员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去那些娱乐场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玩,每天训练从下午两点到五点,晚上是7点到10点,唯一的娱乐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的直播吧,能够和粉丝互动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33这样的明星选手还需要参加一些拍摄和采访。澎湃新闻采访33的前一天,他的拍摄进行到晚上12点,后天还有相关的采访录制,他参加训练赛的时间都没有了,但他是职业选手,这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洋葱说。
我只喜欢强的
参与节目和拍摄自然会带来更多的曝光度,会提升选手的人气,但并非战队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对待。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这种差异化会不会对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洋葱说得很直接,每个人情况不同,但我相信,作为一个职业选手都会认清现实,他是他,你是你。
听上去,颇有些残酷,但身在职业电竞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不再是被家里呵护着的宝贝,他们仿佛更早进入到社会,都要像一个真正的成年人一样去面对问题。
此间,洋葱也谈到年轻人的性格各异,要用不同的方式沟通交流,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他更喜欢哪种性格的选手时,洋葱的话让你再一次体会到职业电竞世界的泾渭分明,我只喜欢强的。
33就是洋葱嘴里的强者,他也正在享受职业生涯巅峰期的愉悦,在他的描述中,自己已经成为了过去想成为的那种人。
我的高中同学们现在都很出色,很多人上了名校,有人在疫情期间拍摄的vlog还上了央视,但我在自己的领域也做得很不错,同学们开始以我为荣,私下里还会约我打比赛上学的时候我可不是他们的榜样。
33的粉丝。
据33介绍,在密集的训练比赛之余,几乎每晚都会挤出时间学习英语,现在已经可以和外国人流利交流,世界赛的时候他就曾和海外战队Fnatic的ScOut有过很好的沟通,私下还干脆约起了比赛。
我觉得人一辈子得有一技之长,比如会一种乐器、会一门外语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并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你是否能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这个年轻人让澎湃新闻记者跳出了对电竞选手固有的认知他们忠于自己的电竞梦想,但也通过电竞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找到了一个更丰满的自我。
在33的计划中,未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的合同后年到期,结束职业选手生涯之后,我可能会去做电竞行业里的工作,比如一个主播,但也想去读书,比如上成人大学之类的,学一下互联网贸易相关的专业。
33并非突发奇想,他很诚实地表示:家里缺少这样的一个人,父母的生意还是走传统的老路,但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已经成为了主流,我希望能够帮助家里人,在业务上走出一条新路
接触电竞、早早进入职场之后,原本性格早熟的33变得更加懂事, 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
采访结束时,洋葱准备带上忙了一天的33去喝杯咖啡,放松一下,33却一个劲嘟囔着说,我们还是早点回基地吧。洋葱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的确,对于职业电竞选手而言,时间很宝贵,33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能打比赛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其实很多小俱乐部的选手更不容易,他们没有我这样的大舞台也在坚持,我更不能放松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艺康苑小区,跨越静安与宝山两个区,分属两个街镇,由彭浦新村街道艺康苑居委会与庙行镇共康二村两个居委会共同管辖,一个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一个业委会实行业主自治。小区共有居民1336户,其中静安区居民994户,宝山区居民342户,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棘手案例。
依靠两区街镇和“三位一体”合力,艺康苑小区充分发挥跨区毗邻党建的引领作用,疏通了一批长期以来的治理堵点,解决了一批多年积累的治理难题,共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跨区治理共同体”。
定制个性议事规则,抓住破题关键
由于两个区居民户数不均,艺康苑小区事务协商、决策的“少数服从多数”饱受争议,加上跨区管理服务的差异化、不平衡,导致重大项目落地难、业主大会表决难、资金投入难、小区管理难等“四难”问题,影响到小区多年的治理。
为此,彭浦新村街道联动庙行镇,以社区开放日、两区联合接待为载体,充分听取两边居民的意见,双方街镇多次召开共商共议会议,定制属于艺康苑小区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将居住在静安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一业主小组,将居住在宝山区域的业主编入第二业主小组,小区重大事务需由第一业主小组与第二业主小组共同协商、共同多数、共同决策,两区居民心中的那一堵“看不见的墙”逐渐松动。有了议事规则这把“金钥匙”,艺康苑小区逐步实现“一年一个样,年年有变化”。
建设建筑垃圾厢房,打通破题裉节
由于小区建设之初未考虑建筑垃圾箱房配套建设,2015年起,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位于小区中心圆盘处,不断侵占小区绿化与公共道路,环境卫生每况愈下。居民的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多次向选区人大代表反映。
“垃圾处置很重要,但不能建在我家旁边”。这个“邻避效应”使得建筑垃圾厢房的选址异常艰难。艺康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雅祥“想破了脑袋”,甚至晚上都睡不着觉。大家都一筹莫展之时,人大街道工委副主任周海波在多次巡查艺康苑小区及周边环境时,突然想到一个地方——艺康苑小区旁边的垃圾压缩站与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一片空地,这里更加远离居民楼,而且长期闲置。
垃圾厢房要与皮肤病医院做“邻居”了,必须征得皮肤病医院的同意。虽然垃圾厢房可能会有噪音、扬尘等诸多影响,区人大代表、皮肤病医院院长李斌引导班子成员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最终大家一致同意这个选址。
2023年5月,新的建筑垃圾箱房落成并投入使用,原临时堆放点垃圾全部清运完毕。同年10月,21位“社区小先生”和“社区设计师”共同完成建筑垃圾箱房彩绘,点亮了小区南门街区空间。
绘就融合治理秀带,凝聚最大人心
“中心圆盘要升级改造”“楼道要进行粉刷”“要增加非机动车充电桩”……人心顺了,小区居民纷纷为小区的建设建言献策。社区责任规划师设计社区问卷,就“小区存在问题、未来改造方向”等居民关切形成28个问题,开展线上线下调查,勾勒社区需求画像。
居民区利用居民喜爱的凉亭、紫藤花架等公共空间,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在社区说事、议事、主事。针对居民公约、停车充电、流浪猫管理等十个问题,开展“基层治理热点大讨论”,在小区公众号、“社区云”的“社区留言板”上让居民智慧充分涌流。
小区中心圆盘过去长年堆放建筑垃圾,缺少植被、地表裸露,阻碍停车和通行。如何升级改造?小区两边的居民区通过联合业主接待日,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楼组长会议等,不断完善设计方案。2023年8月,中心圆盘正式开工,围绕小区标志性“太湖石”种植绿化植被,打造景观花境,粉刷罗马柱、墙面,增设座椅和居民休憩活动区域……中心圆盘区域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小区休闲新地标。
如今,小区从南到北为建筑垃圾箱房、小区南门门头、“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样板间、非机动车充电桩点位、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圆盘等,贯通起了一条“南北跨区融合治理秀带”。社区居民参与面正不断扩大,2023年的两次业主大会,参与率从82%到87%,同意率从93%到95%,资金投入从50万到200余万。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而且是人心,人心被最大地凝聚起来了。”黄雅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