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2024-04-03 09:53:16
国内油价再次迎来上调,“三桶油”股价大涨。
4月1日晚间,发改委发布公告,自2024年4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据测算,本次调价政策落实后,92号汽油将突破8元/升,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8元。
4月2日开盘后,“三桶油”股价大涨,中石油股价盘中最高达到10.12元/股,需要指出的是,公司股价上一次突破10元关口,还是在2015年。
展望后市,市场认为下一轮油价上调概率大,国内油价有望迎来“两连涨”。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延续高位震荡,新一轮变化率维持正向发展,消息面对后期行情仍有支撑。”
4月1日晚间,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4月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190元。
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1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84.52美元/桶,变化率为4.44%。具体来看,对应92号汽油上调0.16元/升,95号汽油0.17元/升,89号汽油上调0.15元/升,0号柴油0.16元/升。
本轮是2024年成品油第七次调价,也是2024年的第四次上涨。本次调价后,2024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四涨一跌两搁浅”的格局。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4年4月16日24时开启。
对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来说,调价过后清明节出行成本将上升。据卓创资讯测算,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8元。油耗方面,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的时间内,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13元左右。
2024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汽油、柴油分别累计上涨675元/吨、650元/吨,具体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分别累计上调0.53元、0.56元、0.55元。
与年初相比,居民驾车出行成本上升。卓创资讯测算,以油箱容量在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26.5元左右,95号汽油将多花28元左右。
对于油价上调的原因,王延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轮计价周期内,受到多空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较为震荡,但整体均价依然上涨。受此影响,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区间。
王延婷表示,利好方面,一是俄乌双方加大了对彼此能源设施的袭击力度,乌克兰袭击导致俄罗斯7%的炼油产能停产,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利好油价;同时,美国上调2023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经济环境的担忧情绪,亦对油价形成支撑。利空方面,主要是联合国通过巴以冲突停火决议,美国原油及汽油库存增加等因素导致油价下跌。
受到利好消息影响,4月2日开盘后,“三桶油”股价上涨。中石油A股盘中涨幅一度接近4%,股价最高达到10.12元/股,而上一次中石油股价突破10元大关,还是在2015年。截至收盘,中石油股价涨幅为2.26%,中海油股价涨幅为2.83%,中石化涨幅为1.73%。
中石油港股同样出现大涨,盘中涨幅一度接近8%。除了受到油价上涨的利好因素影响,高盛也在近期发布研报,将其未来一年的目标价上调至港股7.8港元,A股目标价12.1元。高盛认为,强劲的现金流将继续推高公司估值。
对于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情况,市场普遍认为油价上调概率大,国内油价有望迎来2024年以来首个“两连涨”,不过目前距离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间较长,最终调价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进入新一轮计价周期后,原油变化率维持正向发展。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2日第一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85.57美元/桶,变化率为1.46%,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75元/吨。
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李彦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PEC+减产将在第二季度继续推进,俄罗斯表示计划加大减产力度,此外地缘局势的不稳定性仍未消除,局部需求有望继续回暖。目前基本面利好仍占据上风,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一方面,目前处于美国逐步进入夏季需求高峰前期,单周石油库存变动较大,去库延续性不强;另一方面,美联储暂停3月降息,未来最早开始降息大概率是在6月,美元暂时没有方向维持波动,市场也基本消化该消息,对国际油价影响有限。”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于雅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多空因素交织下,国际油价或保持震荡走势,成品油价格有“两连涨”可能。
供需方面,王延婷认为,清明小长假临近,汽油需求存向好预期,部分业者多提前补库,市场成交将逐步活跃;而柴油方面,下游行业用油较为平稳,需求面提升受限,加之国内资源供应较为宽裕,库存压力有一定显现,市场行情上涨压力较大。
东方网通讯员陈霞琼、肖鑫4月30日报道:IgA肾病(IgA?Nephropathy)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这种病症会导致肾脏损伤,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表明,约25%-30%的IgA肾病患者,在诊断后20-25年内缓慢进展为尿毒症,它是导致我国尿毒症患者的主要原因。日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成功开出首张治疗IgA肾病的新药“耐赋康”处方,为众多IgA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有望显著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据了解,37岁的张先生(化名)是江苏省泰兴市一名IT工程师,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其忽视自身健康。1年前,他因高热、血尿、蛋白尿就诊,肾穿刺活检确诊IgA肾病。虽经ACEI/ARB、糖皮质激素以及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等国内外指南推荐方案治疗,病情仍快速恶化,肾功能进展至慢性肾脏病4期(CKD?4期),并出现肾性贫血、高钾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面对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张先生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找到了新的转机。
上海四院肾脏内科主任陈舜杰在了解张先生的病史和病情后,认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FDA完全批准用于病因治疗有进展风险IgA肾病的药物“耐赋康”,可能是帮助张先生控制病情的关键。陈舜杰主任表示:“张先生年经很轻,但疾病进展迅速,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耐赋康作为一种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在该院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陈舜杰在积极控制张先生并发症的基础上,为他开出了上海四院首张耐赋康处方。这一决策不仅基于国际循证证据,也是多学科协作(肾脏病、药理学、病理诊断等)的成果,旨在为张先生提供最精准、最有效的治疗。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尤其在年轻人群中多发。据统计,约40%未经治疗的患者在20年内可能进展至尿毒症,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陈舜杰介绍,传统治疗药物往往作用于全身,存在免疫抑制等相关副作用大的问题,且部分患者对这些治疗反应不佳。
陈舜杰说,耐赋康的出现,为IgA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变化。作为全球首个靶向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剂,耐赋康直击致病根源,通过减少致病性半乳糖缺陷的IgA1抗体(Gd-IgA1)的产生,从上游阻断疾病进展。临床研究证实,耐赋康可显著延缓肾功能衰退、改善蛋白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已被2024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推荐为IgA肾病对因治疗的首选药物。
陈舜杰强调:“IgA肾病并非‘沉默杀手’,年轻人若出现血尿、泡沫尿、腰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筛查。早诊早治并结合创新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延缓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的时间。”随着耐赋康等新型对因治疗药物的落地,我国约500万IgA肾病患者有望迎来“破局新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