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垮悕鎶曠|閭欢鎶曠|鐧婚檰|娉ㄥ唽
涓婚〉 > IDC棰戦亾 >
鍏充簬鎴戜滑|鏈嶅姟鏉℃|骞垮憡鏈嶅姟|缃戠珯鍦板浘|RSS 璁㈤槄|鍙嬫儏閾炬帴|涓蒋浼犲獟
5月11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前夕,相关宣传海报已挂满武汉街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李昕蓉 摄)
湖北,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创新能力高居全球第13位。
5月11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倒计时第三天,武汉市主干道上中英文双语道旗迎风飘扬;省内许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各大场馆跃动“数智蓝”。
荷兰、英国的院士们来了,欧洲科学院院士来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雅典国家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知名教授们来了……中外专家、学者正从全球各地奔赴这片热土,共商智能时代教育发展新图景。
这一世界级盛会为何落户湖北,吸引了全球目光聚焦?
底气:全球“朋友圈”跨越山海
新世纪以来,全球掀起数字化浪潮,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变革的重要载体和发展方向。湖北,以“敢为人先”的开放姿态,抢滩布局。
抵汉嘉宾中,不少专家学者早已与湖北结缘,关注并参与湖北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希腊雅典国家科技大学造船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尼古拉斯·P·文提科,长期以来从事海事安全、风险评价、海洋污染防控、应急救援、事故概率风险分析等研究,曾在武汉理工大学作智能船舶应用讲座。
同样首批抵汉的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教授、网络学院院长弗兰克·范·哈梅伦是欧洲科学院院士、阿姆斯特丹数据科学中心创建者,主持了全球著名海量知识处理项目。他与同为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黄智生,与武汉科技大学已有十多年的合作,频繁往返于阿姆斯特丹与武汉。
2017年,两位教授推进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大数据中心(ADS)和武汉科技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医疗大数据方面的合作研究,并以联合指导和开设国际化课程等形式为武汉科技大学培养青年学术骨干。2021年,两所学校合作办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获得批准。
作为国际公认最著名的逻辑、语义网与知识图谱专家之一,世界顶级语义网技术专家弗兰克·范·哈梅伦,看好我省不少项目。他对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的相关研究十分感兴趣,希望能共同加快临床实践指南制订及可计算机化进程与落地转化。
新赛道,新行动。近年来,我省对外交流的“开放度”持续提升。“长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圆桌会;华中科技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会计史学家大会;武汉科技大学作为全国唯一地方高校代表,赴西班牙参加中欧大学校长对话会并作主题发言;南非高等教育与培训部部长专程到访湖北,希望加强合作交流;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东南亚、非洲举办“荆楚工坊”,推进“教随产出、随企出海”;武汉外国语学校入选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智慧阳光学校合作学校……”
一项项交流合作,让湖北教育在国际教育舞台崭露头角、大放异彩,促进知识共享与学术创新,培养国际化人才,也给了湖北办好盛会的底气。
追逐:教育数字化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我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教育大省的湖北,从乡村到城市,从普教、职教到高教,春江水暖,先行先试,成为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
11日,在武汉大学卓尔体育馆,已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搭建好观摩现场,向全球展示我省高等教育的数字化教育成果。
现场,“天问”“小天”“麒麟”……机器人天团引人注目。工作人员摊开手掌,“小天”读懂手势向前行走,握住拳头,“小天”会意停下脚步。湖北珞珈实验室教授郭迟介绍,人形机器人“小天”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时空智能赋能人形机器人,通过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使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意图并实现人机对话。同时,利用北斗导航和室内定位系统,机器人的定位精确到厘米级,更加精准。“天问”则有一双灵巧的手,可自由抓取物品。
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李淼告诉记者,“天问”从底层逻辑到整机设计,都有武大学生的参与,深度融合不同学院的优势学科,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介绍,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对教育数字转型的探索日益活跃,2024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发布了《全球数字契约》,强调数字技能和终身开展数字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和支持国家数字技能战略,完善教师培训和教育课程,支持开展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和研究。
新赛道,新成就。近年来,我省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硕果累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区域和学校激活率全国均排名第一;数字赋能教学全面深化,上线各类资源210余万个,服务师生超1100万人次;全学段数智教育方面,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在高校设置数字技术相关专业48个、专业点649个,成立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各类人才培养;在教育数字化支撑保障方面,建成一批全息互动课堂、人工智能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湖北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数字底座 公共平台 教育应用”的数字化体系。
“教育强国,湖北何为?”“支点战略,教育何为?”改革潮涌,击鼓催征。笃行不怠,勇挑重担。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站在时代潮头,湖北必将交出厚重的答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文俊 田佩雯 通讯员 梁炜)
5月11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倒计时第三天,武汉市主干道上中英文双语道旗迎风飘扬;省内许多高校、中小学校园、各大场馆跃动“数智蓝”。
五月的申城,花香与爱意交织。当母亲节的温馨氛围悄然漫溢,太平洋房屋 “用馨说爱你” 母亲节公益活动如约而至。6000 余名太平洋房屋房产经纪人化身 “温暖使者”,身着标志性红马甲,手持康乃馨穿梭于上海大街小巷,将节日祝福化作芬芳,传递给城市中的每一位母亲。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温情行动,早已成为上海初夏最动人的公益风景线。
?
以花寄情,传递爱的温度
在徐家汇街道乐山二三村,一位太平洋房屋志愿者轻轻叩响张阿姨家的房门:“张阿姨,母亲节快乐!这是给您的康乃馨。” 接过鲜花的张阿姨眉眼含笑,这份熟悉的问候,她已连续多年在母亲节收到。而在同一时刻,相似的温馨场景在上海各个角落同步上演。
街头巷尾,满头银发的叔叔专程为 90 岁的老母亲讨要康乃馨,稚气未脱的小朋友踮着脚尖,满心欢喜地接过鲜花准备送给妈妈。小小的康乃馨,承载着人们对母亲最真挚的爱意,也串联起无数温暖瞬间。正如太平洋房屋品牌中心总监金宇所说:“当公益坚持十年,它早已超越简单的情感表达,成为企业与城市情感联结的纽带。” 十年来,太平洋房屋累计送出近百万支康乃馨,让无数母亲的笑容在花香中绽放。
?
暖心邻里,共建社区温情
此次母亲节公益活动,太平洋房屋积极联动多个居委,将公益的触角深入社区肌理。红马甲志愿者们不仅在街头派送鲜花,更走进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携手,将节日祝福送进千家万户。每一声 “母亲节快乐”,都饱含着对社区居民的深切关怀;每一支递出的康乃馨,都传递着邻里间的脉脉温情。
普陀区的一位阿姨接过鲜花后感慨道:“看到你们,就像看到社区里的暖心邻居。” 这句朴实的话语,正是太平洋房屋多年来深耕社区服务的真实写照。依托 “一店七站” 服务体系,太平洋房屋以全市 13 个大区超 600 家门店为支点,打造党建服务站、应急救助站等七大功能站点,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让门店真正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 “温暖驿站”。
?
长情陪伴,践行公益初心
扎根上海 31 年,太平洋房屋早已将公益融入企业发展血脉。从门店日常的便民服务,到劳动节慰问一线劳动者、儿童节守护童心、重阳节关爱独居老人等系列公益活动,太平洋房屋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 “长情陪伴” 的公益理念。在他们看来,公益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细水长流的坚守;向善也并非宏大叙事,而是藏在每一次帮扶、每一声问候中的点滴善意。
“做公益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基因里的必修课。” 太平洋房屋总经理杨彬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多年如一日的公益初心。未来,太平洋房屋将继续以爱为笔,以行动为墨,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公益篇章,让 “社区好邻居” 的形象深入人心,让城市因爱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