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11月27日电 通讯:万村通:助力非洲乡村发展 促进中非民心相通
在非洲维多利亚湖沿岸的乌干达瓦噶盖乡村卫生诊所里,记者近日看到等待就医的患者正通过一台挂在候诊区墙上的电视机,关注着目前该国埃博拉疫情最新进展。
诊所管理人员罗伊卡班吉告诉记者,这台通过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捐赠的电视机有效帮助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时获取疫情最新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就像现在,我们国家暴发埃博拉疫情,如果有专家对此发表观点,我们这些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可以随时获得相关卫生服务的新闻。
万村通项目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非洲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项目由中企四达时代集团承接实施。
在瓦噶盖乡村诊所附近坐落着圣卢克-恩昆巴小学,这里约有500名学生。记者一进校门就看到了教室屋顶上引人注目的橙色圆形电视卫星天线。副校长丽贝卡纳穆西西告诉记者,考虑到当地缺电现状,万村通项目还特意为学校安装了太阳能投影仪及配套设施,师生们现在可以收看教育类电视节目和资讯,这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
它简化了老师的工作,学生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纳穆西西说,有了投影仪作为展示教具后,老师不用再在黑板上花较长时间进行图像绘制。
据介绍,乌干达万村通二期项目于今年10月圆满竣工,已向乌900个村庄提供卫星电视服务,覆盖1.8万户当地家庭,惠及约10万人。项目同时也在学校和医院等2000余处公共场所安装了卫星电视,为更多人打开一扇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
在上个月举行的万村通项目二期竣工交接仪式上,乌干达新闻和信息通信技术部长克里斯巴里奥蒙西高度赞扬中国向乌干达提供的技术援助,并表示万村通项目将助力该国乡村发展。
在东非国家布隆迪,家住布琼布拉乡村省加通巴村的加迪希米尼马纳日前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他们全家都很喜爱万村通项目提供的丰富电视节目,像新闻、卡通和体育等频道。希米尼马纳说,动画片是孩子的最爱,而他则更喜欢中国的功夫电影和电视剧。
据四达时代布隆迪传媒公司现场负责人许卫超说,布隆迪万村通一期项目共覆盖300个村庄,第二期项目又增加200个村庄,已于今年3月全部完成。他说,万村通一期项目在布隆迪的落地效果非常好,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经双方相关部门商定后开展了第二期项目。
他介绍,公司还在每个有万村通项目的乡村挑选两名有一定基础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近年来为当地创造了1000个就业机会。
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郭子琪说,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万村通项目深入落实,在积极推动中国优秀影视剧目走进非洲的同时,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非民心相通。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万村通项目已在非洲20个国家顺利完成验收,覆盖9200余个村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8.4万户,受益人口近千万。未来,万村通项目将继续在非洲多个国家推进。(参与记者:朱绍斌、吉莉、周楚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11日报道:5月10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刘辉、徐畅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刊发关于循证医学“证据污染”治理新策略的重磅研究成果,并受邀发表同期述评文章。此项研究成果,首创“证据污染”方法学理论,明确证据污染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污染链”,重塑诊疗指南决策生态链,开拓了循证决策证据合成“污染治理”领域。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是《英国医学杂志》创刊180年以来首次封面文章刊发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理论,更标志着中国科研团队在全球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中取得重大进展。
在循证医学框架下,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循证医学证据位于证据等级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国际公认的制定临床指南的权威依据。然而,当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等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会引发研究数据偏倚或失真而成为“问题试验”,进而影响循证医学证据可靠性,降低临床诊疗指南的可信度,最终可能触发严重的医疗不良事件。当前,这一问题尚未受到足够关注。
据刘辉副院长介绍,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循证医学证据位于证据等级体系的最高层级,是国际公认的制定临床诊疗指南的权威依据。该院肝外三科凭借在RCT方向的深厚累积和领先优势,在牵头与参与制定诊疗指南过程中,发现RCT的设计、实施、和分析等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会引发研究数据偏倚或失真,导致指南决策的制定中的诸多分歧,这种分歧在国际指南也较为常见(比如中晚期肝癌的诊治,NCCN指南与EASL指南存在分歧)。为了明确这些存在缺陷的RCT对指南决策制定的影响,2023年,在院方大力支持下,团队正式启动VITALITY?Study系列研究,牵头并联合国内外11家研究机构,带领近百名VITALITY?Study协作组成员,历时2年,完成此项研究工作。此项研究成果,首创“证据污染”方法学理论,明确证据污染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污染链”,重塑诊疗指南决策生态链,开拓了循证决策证据合成“污染治理”领域。该研究是中国学者首次刊登the?BMJ封面文章,为循证医学的发展革新贡献了中国力量。
“证据污染”理论的提出,为未来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刘辉、徐畅教授团队表示,当前已筹建亚太证据分析、整合、转化联盟(Asia-Pacific?Network?for?Evidence?Analysis,?Synthesis,?and?Translation,APN-EAST),联合国际同行,旨在加强并深化全球循证医学研究及医学专家之间的交叉合作,共同建立“证据污染”的评估与防控体系,构筑循证医学中国学术话语权,推动全球医学研究向更透明、更可靠的方向发展。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刘辉副院长团队牵头担任本研究独立通讯作者,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中心徐畅教授为独立第一作者。《英国医学杂志》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医学期刊之一,自1840年创刊以来,始终引领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此次刘辉、徐畅教授团队的成果获得《英国医学杂志》的高度认可,不仅彰显了中国学者在医学研究方法学上的卓越贡献,也体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全球医学研究领域的创新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