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的饮食出现了大幅度的改变,这也导致更多的人都有了痛风,引起痛风发生是有很多的原因,比如说经常性地摄入高嘌呤的饮食或者是经常性的酗酒,那么在患有痛风之后,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进行治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高尿酸血症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怎么办
1.低嘌呤饮食:将每日嘌呤限制在100mg-150mg以下。通常认为,肉类和海鲜可使血尿酸升高。既往指南推荐低嘌呤、低蛋白质饮食,但近期研究发现,痛风与蛋白质总量摄入无明显相关性,并且蛋白质可减少血尿酸,降低痛风危险。研究发现,低脂牛奶可降低血尿酸,可能与低脂牛奶中的酪蛋白及乳清蛋白增加尿酸排泄有关。
2.忌酒:血尿酸值与总酒精摄入量呈正比,每日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克,痛风的危险性增加1.17倍。因为酒主要成分乙醇可导致体内乳酸和酮体聚集,从而抑制尿酸的排泄;乙醇还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合成增加,从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啤酒与痛风具有最显著的相关性,但葡萄酒与高尿酸没有明显相关性。每日饮用葡萄酒可使尿酸保持低水平,原因可能与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有关,或者因为饮用葡萄酒者更注重健康饮食,从而降低了酒精的毒性。
3.多饮水:急性发作期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l,为防止夜间尿浓缩,能在睡前饮水或半夜适当饮水为宜。
4.碱化尿液:通过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取及使用常用的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为防治尿酸结石的重要措施。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当尿液pH < 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减少;尿液pH >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将尿pH维持在6.5-6.9范围最为适宜。
5.抗炎止疼:急性发作期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尽快控制关节炎症反应。常用的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类止痛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作用迅速,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且胃肠道反应大,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脱发等副作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早期首选用非甾类止痛抗炎药,起始足量,其疗效迅速,症状缓解后减量,疗程1周左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秋水仙碱及糖皮质激素。对其他治疗无效者可试用糖皮质激素,常用于关节腔局部用药,不主张全身治疗。
6.其他治疗:急性期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外伤、受凉,劳累、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及相关疾病的治疗。
痛风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饮食或减轻体重均可改善病情。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BMI的增加,痛风的患病率升高。当BMI为21-23kg/m2时,痛风的相对危险系数(RR)为1.4;当BMI为30-35kg/m2时,RR升至3.26。
2.降尿酸:有反复发作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尿酸性肾病、广泛的痛风石沉积者及部分无症状性的高尿酸血症需进行降尿酸治疗。理想血尿酸值为300 umol/L以下。当血尿酸< 357μmol/L,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发生及复发;血尿酸维持在< 297.5μmol/L,痛风石能逐渐被吸收,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及丙磺舒及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呤醇。苯溴马隆及丙磺舒适用于肾功正常或轻度受损(肾小球滤过率大于20ml/min)、尿尿酸<600mg、无肾石的病人。别嘌呤醇适用于尿尿酸≥1000mg/24h、肾功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者。使用上述降尿酸药物应注意掌握适应征,选择合适药物,定期查血尿酸,观察疗效,监测药物副作用。当出现相关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剂量甚至停用。
高尿酸血症怎么办?如果我们都可以了解治疗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健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多喝水能够有效的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我们一定要进行低标里饮食的摄入,如果在急性期,那么必须要注意好休息,不应该让自己过于的劳累。